1971年,23岁的女干部李玉枝,嫁给了一个一级伤残战斗英雄。谁知新婚之夜,她却找来了布条,把自己和丈夫绑在了一起! 她的丈夫,就是麦贤得。1965年8月6号凌晨,广东汕头外的海面。那会儿,国民党的“剑门号”和“章江号”军舰摸了过来,想搞点事情。我军的护卫艇立马就顶上去了,其中就有麦贤得在的611号护卫艇。这就是后来有名的“八六海战”。 打仗这事儿,不是电影里喊几句口号就完事儿的。机舱里又闷又热,全是柴油味儿,炮弹就在耳边炸。突然一声巨响,一块烧得通红的弹片,直接就钻进了麦贤得的右前额,穿过大脑,嵌进了左边太阳穴附近。脑浆都出来了,他当场就昏了过去。 换一般人,这就算交代了。可麦贤得硬是醒了过来,眼睛被血和脑浆糊住,啥也看不见,就凭着一股劲儿和肌肉记忆,在轰鸣摇晃的机舱里,从上千个零件里,摸到了一颗被震松的螺丝,把它拧紧,又用身体顶住移位的机器。他就这么撑了3个多小时,直到战斗胜利,艇保住了,敌舰沉了,他才再次倒下。 他后来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毛主席、周总理都接见过他,风光无限。 但荣耀的光环退去后,剩下的是啥?是残酷的现实。 一个20岁出头的生猛小伙,转眼变成了一个“废人”。组织上很关心他,觉得英雄不能没有家,就开始给他张罗婚事。可姑娘们一听这情况,谁不害怕?这不是嫁给英雄,是跳进一个无底的火坑。 就在这时候,李玉枝出现了。她是广东海丰县一个公社的妇女干部,年轻,有文化,长得也周正。她听了麦贤得的事迹,心里就一个念头:他是为了国家才受的伤,这样的人,不该没人照顾。 她家里的反对声炸了锅。“你这是拿自己一辈子去赌啊!”“他发起病来打人怎么办?”这些话,句句都扎心。但李玉枝认准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她就跟家里说:“我愿意。” 1971年,俩人结婚了。没有盛大的婚礼,只有简单的仪式。新婚之夜,甜蜜和浪漫是不存在的。深夜,麦贤得的癫痫突然发作,他像一头失控的野兽,在床上剧烈抽搐,吼叫着要往墙上撞。 李玉枝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哪见过这场面,吓得魂飞魄散。但她没有跑,哭着找来邻居和战友,才把麦贤得送到医院抢救过来。 从那天起,李玉枝知道,这辈子的仗,才刚刚开始打。为了能第一时间察觉到丈夫发病,她想出了那个“笨办法”,每晚睡觉前,用一根布条,一头绑在麦贤得腿上,一头绑在自己腿上。只要他那边稍有异动,她就能立刻惊醒,采取措施。 这根布条,成了她的“警报器”,也成了这对夫妻之间最独特的“红线”。 几十年如一日,她成了丈夫的全职护士、康复师和老师。麦贤得话说不清,她就拿着卡片,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一个词能重复上千遍。他右手用不了,她就买来笔墨纸砚,让他练习用左手写字、画画,锻炼大脑。 为了控制癫痫,她自学护理知识,摸索丈夫发病的规律,按时按摩、喂药,几十年下来,麦贤得吃下的药堆起来能有小山那么高。 家里穷,还拉扯着一儿一女。孩子们小时候很怕爸爸,因为他会莫名其妙地发火。李玉枝从不瞒着孩子,她会抱着他们,一遍遍讲父亲在海战里的故事,告诉他们:“爸爸是英雄,他的脾气是被弹片打坏的,你们要理解他,爱他。” 照顾一个病人五年十年,已经很了不起了。而李玉枝,是用她整个青春和人生,去填补战争在一个男人身上留下的窟窿。这种付出,已经超出了爱情的范畴,那是一种情义、责任和人性深处最强大的坚韧。 在李玉枝几十年的守护下,奇迹真的发生了。麦贤得的癫痫发作次数越来越少,从一个月几次到几年一次,到后来基本不再发作。他的语言能力慢慢恢复,能和人正常交流了,甚至学会了书法和国画,还开了个人画展。那个曾经失控的英雄,变得温和、爱笑,眼神里充满了对妻子的依赖和爱意。 如今,麦贤得和李玉枝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会一起散步,一起种花,麦贤得会紧紧牵着妻子的手。他说,这辈子最大的幸事,就是娶了李玉枝,她才是自己真正的英雄。
1971年,23岁的女干部李玉枝,嫁给了一个一级伤残战斗英雄。谁知新婚之夜,她却
历史脑洞
2025-08-26 15:22:12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