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8岁女孩被人贩子卖给了放羊的人,新婚夜女孩害怕的蜷缩在角落。不料,新郎竟说:“给我200元,你就走吧”,女孩震惊抬起头看着他。2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她过得怎么样了呢? 郜艳敏,1976年出生在北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她初中毕业后,18岁那年想着去城里打工挣点钱。那是1994年,她背着一个小布包,揣着攒下的几十块钱,打算回家过年。结果在火车站被人贩子盯上,一个中年妇女用几句好话把她骗上车,车子开进太行山下的一个小村子,她才知道自己被卖了。买她的人是个50岁的放羊人,比她大30多岁,家里穷得叮当响,靠放羊过日子。 刚到村里,郜艳敏想尽办法逃跑。她趁夜黑偷偷跑出去好几次,可山路难走,村里人又盯着她,跑不了多远就被抓回来。她也想过一了百了,可几次都没成功。后来,她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慢慢地也就认命了。村里生活苦,她得下地干活,喂羊挑水,日子过得像一潭死水。她开始学着接受现实,毕竟孩子还小,她得活下去。 村里的小学特别破,压根没正经老师,孩子们连字都不认识。郜艳敏初中好歹读完了,多少有点文化,她就主动跟村里说自己能教书。从那以后,她开始教村里的孩子读书认字。她没啥教具,就捡些木板石子凑合着用。她心里想着,这些孩子不能像她一样困在这儿,得让他们有点希望,能走出大山。教着教着,她发现自己挺喜欢这份活儿,虽然累,但心里踏实。 2006年,一个记者来村里采访别的新闻,无意中听说了她的事儿。他找到她,把她的经历写成报道,后来还拍成了电影,叫《嫁给大山的女人》。电影2009年上映后,郜艳敏一下子出了名。有人寄信来夸她坚强,有人捐书捐衣服送到村里,还有人说要接她去城里过好日子。她看着这些信,收下东西,却没想过走。她觉得自己走了,孩子们怎么办?村里缺老师,她得留下。 成名之后,外界议论她的人多了起来。有人说她傻,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留在山里受苦。也有人觉得她了不起,把苦日子过出了意义。她从没多解释啥,只是默默接着教书。她的两个孩子慢慢长大,儿子后来出去打工,女儿也念了书。她还是每天早起去教室,教孩子们认字算数。村里条件还是那么差,可她没抱怨过。她说,能让孩子们多学点东西,比啥都值。 20多年过去,郜艳敏没离开过那个小山村。她用自己的坚持,改变了村里孩子的命运,也让自己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价值。她的故事不是啥传奇,就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真实经历。她被拐卖过,受过苦,可她没被打倒,反而在绝境里找到了一条路。她没把那个放羊人美化成啥好人,他就是个买媳妇的山里汉子,给了她200块钱走人的选择,可她没钱,也走不了。她也没把自己的苦难吹成多伟大,就是一步步熬过来的。 她的选择让很多人想不通。为啥不走?为啥不恨?其实,她自己也没啥高深的答案。她就是觉得,日子得过下去,孩子得有人教。她没读过啥大书,可她知道知识能改变人。她留下来,不是为了谁感动她,而是为了那些山里的孩子能有点盼头。她用20多年,证明了一个女人能在最烂的处境里,活出点不一样的东西。 现在,郜艳敏还是那个山村老师。她的头发白了些,手上满是干活留下的茧子,可她还是没停下来。她教过的学生里,有的走出了大山,有的留在村里,可他们都记得她。她没啥大志向,就是想让更多孩子有书读,有出路。她的故事传出去后,很多人开始关注农村的教育问题,还有那些被拐女人的处境。她没想过当啥英雄,可她的坚持,确实让人没法不佩服。
外甥女第三胎又生了个女孩,这个女孩把全家人都搞懵了。因为前两胎是女孩,所以这次大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