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地平线推出了全新的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在辅助驾驶领域掀起波澜。地平线这家公司的一大特点,是同时具备硬件和软件的能力,意味着相比单独只用硬件或软件的方案,地平线自家软硬件的适配度会更高,一方面能降低匹配成本,同时也会带来更极致的辅助驾驶效果。
到现在,发展10余年的地平线,收获诸多客户,比如理想、比亚迪、奇瑞、长安、一汽、上汽、广汽、吉利、蔚来等,在辅助驾驶领域都和地平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近,地平线重磅推出HSD(Horizon SuperDrive️™)有史以来升级最大的版本,新版本基于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和强化学习能力,在辅助驾驶体验上,再次迈向一个新高度。
在辅助驾驶领域经历过几个重要阶段,比如最早依赖高精地图,地图怎么标注,车就怎么走,局限性是地图更新成本非常之高。后来进入到主流的“规则阶段”,就是按照既定程序,“如果”遇到什么条件,“就”怎样走,这个方式逻辑看似清晰,但辅助驾驶的效率却很低。再后来进入到了“端到端”方案,端到端的意思就是“直达”,看到什么直接作出抉择,这样一来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不过目前市场主流的端到端是两段式方案,或是一段式端到端+规则后处理,这样的方案仍然会有痛点,就是采用混合式架构横纵向解耦,导致系统模块增多、整体响应延迟增加、信息传递有损失等。
这次地平线HSD的升级方案,是真正的一段式端到端,按照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的说法,“不仅有很强的防御性驾驶能力,和专业司机开得非常像,推动辅助驾驶迎来拟人化体验拐点。”
一段式端到端+强化学习,如何体现技术升级?
相比于两段式或一段式+规则后处理的方案,HSD的”一段式端到端+强化学习”,保持了超低时延,同时引入强化学习机制,最大化激发模型潜力。
从硬件上来说,HSD背后是560TOPS的地平线征程6P芯片,双芯片算力将超过1000 TOPS,按照这样的算力,征程6P目的就是为了即将开放的L3级辅助驾驶做准备。
再加上软硬协同的系统性优势,让HSD展现出“体验类人、用户信任”的辅助驾驶天花板级体验。
时延低、防御强,HSD表现到底怎样?
这几天已经有多数媒体体验了升级后的HSD表现,用三个特点来总结:第一,系统时延低。第二,拟人防御性驾驶。第三,横纵向协同丝滑。
第一点,低延时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及时给出反馈,比如遇到临时施工区,这套方案不需要停顿就可以快速反馈执行,再或者遇到前面“死车”,它不会一直停在原地等待,而是果断选择绕行,同时遇到鬼探头、极限cut-in等突发场景时,系统反应会十分迅捷,响应迅速,才会有更丝滑的表现。
第二点,防御性驾驶。具备这样的意识或能力,能极大程度提升驾驶安全性,比如在直角路口、连续直角路口、S型窄路、T字路口等视觉盲区场景,HSD能够主动降速,甚至在窄道、拥堵路口等动态的场景中,HSD还可以智能调节车速,实现及时避让。
第三点,丝滑横纵向协同控车。在辅助驾驶中,纵向控制相对容易,横向因涉及车与车的博弈会相对复杂,但更复杂的是既有横向控制又有纵向控制。
从实际体验来看,HSD在错位路口,选道正确丝滑通过;在车流峡谷等复杂路况下,实现无停滞交互,方向控制稳定无抖动;即便是环岛、掉头等静态场景,或是博弈绕行、施工区绕行等动静态叠加场景,也都可以非常流畅的通过。
以上三点,几乎确立了HSD在辅助驾驶第一梯队的地位,而“强化学习”又可以让HSD继续变得更强。它通过自主探索与推理的强化学习,可以更好地自主应对极端场景。举个例子,当可变的潮汐车道突然由直行变为掉头车道时,系统可瞬间理解变化并驶入正确车道;在完全无图、无明显道路边界的施工砂石路面,系统亦能自主识别道路与障碍物,推理出可通行区域顺畅前行。
辅助驾驶的核心,仍然是安全
无论现在是辅助驾驶的什么阶段,其背后一定是安全和高效,尤其在安全层面,地平线不遗余力。地平线拥有业界最大规模的主动安全测试场景库,涵盖超3万个场景数据集,经过超1000万公里大里程回灌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地平线还荣获全球首张且唯一的ISO 8800道路车辆AI功能安全认证,同时还有超过500万家庭、超百亿里程的安全出行验证,以及在海外50多个国家、累计超150万公里的实地测试数据支撑。
目前,地平线HSD已进入量产倒计时,今年年内将首发搭载于奇瑞星途星纪元E05开启量产交付,此外,地平线已与全球近10家汽车品牌达成合作意向。中国版FSD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