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江西为了修一条铁路,直接把一座山都炸开了。可没想到,当他们准备挖掘的时候,竟然在山顶发现了一个由青砖砌成的墓,当时很多修路的人员就意识到不简单,这或许是一个超级大墓。 谭绍出生在江西吉水县城郊谭埠村,大约公元209年左右。他从小读书用功,通过地方举荐获得孝廉资格,离开家乡到东吴朝廷任职。那时候,东吴孙权当政,谭绍凭着才干逐步升迁。他娶了潘氏家族女子为妻,这女子妹妹后来成了孙权皇后潘夫人,这样谭绍就成了孙权的姐夫。靠着这层关系,他升到骑都尉职位,属于九卿级别,掌管骑兵部队,负责皇室护卫工作。在东吴朝廷,他手握兵权,参与军事事务,地位不低。 东吴后期,宫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谭绍被卷入其中,遭人排挤,丢了官位。孙亮继位后,一度恢复他的职务,让他继续领兵。但孙亮被废后,谭绍连同家属被遣返回庐陵郡。他带着家人返回吉水老家,从此过上普通日子,管理家族事务,教导后辈。直到公元291年左右,谭绍在家中去世,家人把他葬在当地土丘上。这座墓反映了他生前地位,结构复杂,像地下庄园。 谭绍的墓葬用干砌法建造,砖块层层叠加,没有粘合物,防御性强。史料记载,他是东吴重要将领,护卫皇室多年。他的后代在吉水繁衍,延续家族。他的生平显示,三国时期地方官员通过姻亲关系能快速升迁,但宫廷斗争也容易导致失势。谭绍从高位到隐居,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不稳定。 上世纪90年代初,京九铁路工程队在江西吉水县恩江北岸施工,遇到一座小土丘挡路。工人们试着挖土,但土质硬得挖不动,只好用炸药爆破。爆破后,露出大量青砖,砖面有网钱纹图案。工程队意识到可能是古墓,停工上报。考古队赶到现场勘探,初步判断是单室墓,但清理中发现甬道和耳室,整个墓占地约200平方米。 考古队决定抢救发掘,因为墓顶有坍塌。清理过程显示,墓由墓门、甬道、前室、左右耳室、后室和方形回廊组成。墓砖用干砌法,顶部藻井式逐层收口。墓门有损坏痕迹,表明遭过盗掘。甬道尽头有石门,无法开启,主室从盗洞进入,内部分九层青石垒成,但文物基本被盗,只剩一对青铜朱雀和散落瓷器。 左耳室出土青铜器和瓷器,像仓库;右耳室有灶具和餐具,像厨房。专家通过砖纹和文物鉴定,墓建于东吴晚期。查史料,确认墓主是谭绍,东吴骑都尉,孙权姐夫。这座墓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墓,因为南方少见这么大规模的墓葬。发掘中,考古队面临铁路进度压力,决定异地搬迁。 京九铁路桥已建好,就地保护会增加成本。考古队拆解墓砖,编号运到吉水县博物馆重建。但重建时,无法恢复干砌法,只好用黄泥填充缝隙。专家们表示遗憾,早知技术跟不上,不该轻易发掘。谭绍失势后在吉水生活,去世后葬于此,墓葬历经千年被发现。他的后代在当地延续。 这座墓出土120余件文物,包括铜铁陶瓷石器,展示东吴墓葬特点。搬迁后,博物馆围绕墓建馆,方便研究。谭绍的归宿反映三国东吴官员命运,从皇亲到乡野,权力无常。
1955年,苏州市园林局为了清理虎丘剑池,把池子里的水全抽干了!不料,就在清理完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