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一仗帮了美国,测出中国的真实战争潜力,结论让西方无法面对 2025 年 5 月,法国 Nexter 军工公司的炮弹车间里,只剩两台机器运转,车间主任皮埃尔对着空原料架叹气。 欧盟早催着赶工援乌炮弹,可硝化棉断供三周,生产线开不起来。 “以前中国硝化棉又稳又便宜,现在跟风禁新疆棉,从印度买的货要么纯度不够,要么等两个月海运,怎么帮乌克兰?” 这番话被《费加罗报》报道后,欧洲军工 “断粮” 窘境成了热议话题。 同一时间,俄罗斯图拉兵工厂却是另一番景象:中国数控机床嗡嗡加工导弹外壳,印着 “中国制造” 的无人机引擎堆满货架。 工厂负责人说,20 多台核心机床全是中国的,半数设备依赖中国供应。 2024 年美国防部报告也承认,中国对俄出口占其进口 9 成,没这些设备,俄导弹产量得砍一半,前线更难维持火力。 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借冲突悄悄 “收割”。 2023 年冬天,欧洲居民取暖费涨三倍,美国雪佛龙的液化天然气船却在欧洲港口排队。 这年美国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量比 2021 年涨 28%,每立方米比俄之前贵 0.3 欧元,单年赚走 300 多亿欧元。 这套路和 1991 年海湾战争如出一辙,都是搅乱能源格局后让自家企业获利。 军火生意更让美国赚翻。 2024 年 10 月,波兰总理飞美签下 60 亿美元订单,买 32 架 F-35 战机和 48 套 “海马斯” 火箭炮。 更划算的是,美国借 “保护欧洲” 在东欧新增一倍军事基地,北约部署密度翻番,欧洲对美安全依赖加深,美国霸权更稳。 可美国得意时,西方在战场屡屡见识中国 “隐藏实力”。 2024 年 12 月,乌军缴获俄军手持设备,是中国广东产的 SA6 型频谱分析仪。 这原本测民用信号的设备,被俄军改成反无人机神器,测频后能干扰无人机,还不到 200 美元,俄军基层可批量采购,远胜西方上万美元的军用设备。 2025 年 7 月,乌军拆俄诱饵无人机,零件更让他们傻眼:导航模块标 “民用 GPS 接收器”,动力零件印 “家电电机”,线路板全是中文。 这些零件国内批发一套几百块,俄稍改就用,专迷惑乌军防空系统,让真导弹更容易突破。 乌情报部门军官吐槽:“防不胜防,他们用便宜零件拼出超预期装备。” 中国造船能力更让西方不安。 而中国大连造船厂,5 艘 052D 驱逐舰按流水线推进,最快两年交货。 美智库 CSIS 统计,中国造船产能是美国 230 多倍,2325 万吨对 10 万吨的差距,是战时可快速转化的潜力。 西方想制裁阻拦,2025 年 7 月欧盟对 5 家中国企业冻结资产、禁签证,称其 “帮俄造军品”。 可半个月后,乌军发现俄新无人机零件仍印中文 —— 中国早通过中亚第三方渠道供货,制裁没掐断供应链。 更矛盾的是,欧洲炮弹厂扩产缺中国机床,美国造舰需的特种钢材,全球半数产能在中国手里。 以前西方觉得中国只会造低端货,可俄乌一仗,中国的工业产能、供应链韧性、“民转军” 灵活性,全靠战场实测显现。 美国借冲突获利,西方却得面对越来越强的中国,这结论,就算官员嘴硬,皮埃尔、汤姆这样的从业者,心里都清楚。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俄乌一仗帮了美国,测出中国的真实战争潜力,结论让西方无法面对 2025年5
苔藓芳草峦
2025-08-27 02:54:18
1
阅读:2734
黎明之前
你啥意思呢?中国官方没卖过这些,这些都是民用企业卖给非洲市场的,至于怎么去了俄罗斯、乌克兰……鬼知道怎么回事!
朝阳
不排除中美联手加大力度收割欧盟的可能性!
城墙 回复 08-27 15:05
把不排除三字去掉吧!
无界行者
这个作者是个挑动是非的间谍,不是中文。句句离不开俄罗斯打乌克兰全靠中国,评论区的兄弟们把他喷死。
山林樵夫
胡说八道,印巴一战
闪电
我们都是卖的民用产品,都可以买。
zgclsf
必须让西美认识到中国的实力!动不动就审查,制裁,算什么?中国必须和他们打一仗,不把他们打趴下,他们还以为还是神一样的白人老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