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泰康坐诊的三个良好病例——
一位是50岁男性,医院同事,因工作值夜班关系,精神压力大,夜寐极浅,每晚至少醒两三次,他一睡觉,家人都不敢出声,生怕打扰他。此次因声带囊肿而服用激素治疗后,睡眠更差,且自觉内热汗出,平素大便易腹泻,经常不成型。舌质偏红,苔黄滑厚腻,齿痕,脉滑数无力。初诊诊断为脾胃虚+阴火,予东垣法,考虑激素助热,舌红明显,黄连用了8克,黄柏6克,桂枝9克,复诊反馈,睡眠未改善,且胃部不适,大便稍成型。二诊去黄柏和桂枝,黄连改为5克,加酸枣仁12克,复诊反馈,胃肠无不适,睡眠仍未改善,舌苔仍是黄滑厚腻,遂去掉酸枣仁,改半夏为30克,加秫米、珍珠母,复诊反馈,肠胃健,汗出少,每晚仅醒一次,睡眠明显变沉!结论:中药不传之秘在药量,不该用大量的不要盲目用,该用大量的不用就不起效。
一位是51岁女性,近1年来眼皮反复发肿发痒,鼻痒口干,脉滑,舌红,苔薄黄腻,湿热蕴结上焦,予甘露消毒丹合千金漏芦汤,症状改善迅速,且睡眠明显变沉,可见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型的不寐,疗效确切可重复。
一位是36岁女性,症状多样,总结起来,一是脾胃,平时大便黏滞,吃冷了容易拉肚子,身体沉重,容易疲劳;一是肝,平素性格急躁,夜寐欠安,头晕头痛,在别处吃中药2个月未明显改善,更加焦虑了。我用的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合越鞠丸,疗效不错,加加减减吃了3周,患者自觉肝脾症状都明显改善,舌脉趋于正常。这个病例是肝胆有热、脾胃有寒,不是说一定要用我这个处方,而是把握住病机和大方向就可以。昨天听许家栋先生讲座,他提到竹叶前胡汤,讲它的很多功效,叹为观止,高人啊[good]辨证再仔细一点,考虑再全面一点,思维体系再完善一点,处方用药再丝丝入扣一点,我们的疗效就会再提高一点!
比如我今天早晨上班前就吃了三种中成药,2支乌鸡口服液+1支血府逐瘀口服液+1支麻杏甘石合剂,思维越来越复杂,要不要补气血?要!要不要理气、通利三焦、活血化瘀?要!要不要发越水气(祛湿)?要!那就一起喝嘛[可爱]我提出的三个标准,一是身体不疲惫、不沉重,一是头脑灵清、效率高,一是情绪稳定,不郁(怂)不躁(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