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任职宰相期间,一天他家里有个姓萧的亲戚来京城游玩,跟王安石吃了一顿饭,大跌眼镜,赶紧跑了。 王安石虽然政务繁忙,但还是热情接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他邀请萧公子第二天到家中用餐,萧公子自然欣然接受。 萧公子听说要到宰相家用餐,特意穿上最好的衣服前往,到了王安石家中,发现主人还在处理公务,一直忙到过了正午才结束工作。 用餐时间到了,仆人开始上菜,第一道菜是两个胡饼,类似现在的烧饼,接着上了一盘猪肉,切成四块,最后是一碗普通的菜汤。 整个用餐过程中,王安石吃得很自然,萧公子只吃了胡饼中间软的部分,硬的边缘都剩在盘子里。 令萧公子意外的是,王安石毫不在意地把他剩下的饼边拿过来,全部吃完了,这在当时的社交礼仪中是很少见的行为。 按照宋朝的俸禄制度,宰相的收入相当可观,王安石每月的基本工资加上各种补贴,总共约有五十万文的收入,在当时属于高收入群体。 王安石的生活习惯一向简朴,对衣食住行都不讲究,他认为能填饱肚子就够了,从不追求精美的饮食,这种作风在官场中比较少见。 饭后萧公子很快就告辞离开了,这次用餐经历显然与他的预期差距很大,但也让他见识了这位宰相的真实生活状态。 这个故事记载在宋代文人曾敏行的《独醒杂志》中,书中描述了王安石在日常生活中的节俭表现,与他在政治上的改革精神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涉及财政、军事、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但从这个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本人确实没有奢侈浪费的习惯。 宋朝的官员俸禄制度比较完善,包括正俸、职钱、厨料、薪炭等多项补贴,即使如此,像王安石这样节俭的高官还是不多见的。 在那个注重排场和礼仪的时代,王安石的做法确实显得与众不同,他更注重实用性而非表面功夫,这种价值观也体现在他的政治理念中。 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在当时可能会被一些人误解,认为是对客人的怠慢,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体现了王安石不虚伪做作的性格特点。 可以看出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是一个有着鲜明个人特色的普通人。 信源:王安石与南京——纪念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书画展. 杨子晚报
王安石任职宰相期间,一天他家里有个姓萧的亲戚来京城游玩,跟王安石吃了一顿饭,大跌
文史充点站
2025-08-28 11:25:41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