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浩然在为毛主席守灵的时候,在日记中写道:“待到灵床近处,几乎所有的人

浮史如生 2025-08-28 15:22:38

1976年,浩然在为毛主席守灵的时候,在日记中写道:“待到灵床近处,几乎所有的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或无声淌泪,或小声抽泣,有的放声哭嚎。有的人悲痛欲绝,被左右挽住搀住,有人不顾一切地扑向灵床,被强有力地拉住,则昏倒在地…… 浩然本名叫梁金广,1932年3月25日出生在河北唐山的一个煤矿工人家庭。家里条件差,父亲在矿上干活,母亲管家务事,他小时候只读了3年小学,就得帮家里干点杂活。1948年,他16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村里基层干部干起,后来到区县工作,积累了不少农村经验。1954年,他调到河北日报社当记者,开始接触新闻写作。1956年9月,他在北京一家刊物上发了短篇小说处女作,从那以后慢慢转到文学创作上。他的作品大多写农村,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的变化。 浩然的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成了他代表作。《艳阳天》从1962年开始写,讲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通过人物萧长春来展现合作化过程。《金光大道》在1970年创作,也聚焦农村变革,高大泉这个人物体现了集体经济的成长。这些书记录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村现实,影响了不少读者。浩然还写了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里面有各种农民形象,比如焦贵照料集体牲口,邓老头不闲着帮忙,边慧荣破除旧习。这些人物体现了那个年代的纯朴和积极精神。 浩然从农民后代起步,通过自学文化知识,坚持练习写作,实现了文学梦。他的创作总歌颂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事物,同时揭露阻碍进步的现象,形成鲜明风格。短篇小说如《一匹瘦红马》写焦贵的事,《老来红》讲邓老头,《春蚕结茧》有兰芬的干劲,《新媳妇》是边慧荣的故事。这些作品像镜子一样,映出合作化运动的深刻变革,人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际关系也变了样。 浩然的其他短篇还包括《苹果要熟了》,讲高中生培红为集体果园出力;《车轮飞转》有李竹芳办修配组;《珍珠》写吃苦耐劳的主人公;《监察主任》是白桂花大义灭亲。这些形象丰富多彩,都闪耀时代精神。浩然的作品总量超过千万字,出版了近80种著作。他的创作跟时代同步,捕捉农村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每个瞬间,既有短篇的精炼,也有长篇的宏大叙事。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后,浩然作为治丧委员会成员,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守灵活动。守灵从9月11日到18日,每天分批轮换。浩然全程参与,在日记中记录了现场情况。日记写道,接近灵床时,几乎所有人都控制不住情绪,有的无声流泪,有的低声抽泣,有的放声哭嚎。有些人悲痛过度,被人扶着走,有些人扑向灵床,被拉住后昏倒在地。 浩然在日记中提到,在哭泣的人群里,他认出了大寨的郭凤莲。她被人架着,哭着不肯走,几乎被抬出灵堂。那一年,周总理1月8日逝世,朱德总司令7月6日逝世,浩然也参加了他们的追悼活动。日记记录了这些事件,表达了对革命道路的思考。浩然作为一个农民后代,因为毛主席才敢做文学梦,按照革命文艺纲领指引,一边补文化一边练笔,好梦成真。 浩然日记记录了守灵的真实场景,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悲痛。治丧委员会成员包括浩然,他值班时观察到各种反应。日记成为珍贵史料,1996年他写了文章《我给毛主席守灵》,回顾了1976年的经历。这份记录不只个人感受,还体现了那个年代的集体情绪。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的离世,让1976年成为多灾多难的一年,浩然在日记中连带提到这些。 守灵活动结束后,浩然继续文学创作。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他的作品转向反映新农村变化。短篇小说《道口》写护林员夫妇维护社会秩序,《青春的脚步》刻画老革命者邓远峰投身山区工程。长篇小说《苍生》以田成业一家为主线,展现青年保根打破传统、追求创新的精神。这部书是浩然新时期代表作,折射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青年的觉醒。 浩然在《苍生》中,通过保根这个形象,体现了社会转型期的精神张力。保根不愿走老路,相信能走的路不止一条,这种勇气代表了时代变革。浩然还写了《乐土》、《活泉》、《圆梦》、《春歌集》等作品,继续歌颂推动进步的人与事。他的创作基调保持歌颂,但人物和故事悄然变化,融入新时期元素。 1989年,浩然回顾三十余年创作历程,用朴实语言概括立场:对有利于社会主义的事热情讴歌,对消极现象揭露。这种取向贯穿全部作品。浩然创办了《大地文学》、《大平原》、《苍生文学》杂志,任主编。他的作品被改编成连环画,发行广泛,影响后人了解农村历史。 浩然的作品在不同时期都有代表性,《艳阳天》和《金光大道》是农业合作化题材的典型,《苍生》则是改革开放的记录。他一生保持与时代同频,忠实捕捉农村变革。浩然于2008年2月20日因冠心病引起心脏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他的著作流传,读者通过这些书了解中国农村的深刻变化。

0 阅读:7

猜你喜欢

浮史如生

浮史如生

以史为鉴,山河岁月,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