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两男子去寺庙偷东西,不偷金佛也不偷功德箱,专门扒寺庙里的灰,3个月扒了446斤灰,被抓起来判了8个月,这是为何? “扒灰”这个词,在我国文化中有特殊的意义。《红楼梦》中有言,“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那“扒灰”是怎么和“老公公偷儿媳“联系起来的呢? 这和寺庙有一定关系。古庙的香炉里面,竟然有人偷会扒灰去偷里面残留的锡箔,锡通媳,扒灰逐渐有了“偷媳”之意。 谁能想到,在2025年的今天,我们还能见识到物理意义上的“扒灰”。 2024年11月,家住福建厦门的老杨突发奇想,想到了一个赚钱的“邪路子”:“去偷寺庙里面的‘金灰’!” 在我国,一些传统宗教祭祀的时候,祭拜者烧的并不是普通的纸,而是锡箔纸或者金纸,这些纸的表面往往会涂上一层薄薄的锡或者铝,看起来金灿灿的。 但在香炉里面焚烧的时候,纸张和可燃物变为灰烬,锡、铝并不会被烧掉,而是会以细小颗粒或碎片的形态残留下来,和那些灰烬混杂在一起。 这就是“金灰”,通过筛选、熔炼之后,可以提炼出锡锭、铝锭作为工业原料卖钱。 当然,这些“金灰”是属于寺庙的财产,很多庙会将其卖掉来增加收入。 但因为也挣不了多少钱,所以一般没谁会盯着和尚庙里面的这仨瓜俩枣。就算真有人对庙里的东西有了想法,也都是偷功德箱或者佛像上的金子的。 但老杨却不这么想,不管是偷功德箱还是偷佛像都太显眼了,风险太大了,他觉得还是偷“金灰”安全些。 老杨不但自己干,还叫上朋友老周一起“动手”,两人从厦门偷到泉州,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多次作案,分别偷到了282斤、164斤“金灰”。 和尚们虽然剃掉烦恼丝,不在红尘里。但在修成正果前也还是要吃饭的,发现“金灰”三天两头的被人偷走,也是不得不到红尘中走一遭,打了110报警。 很快,老杨和老周就被警方找到并抓了起来。 那么问题来了,偷灰应该怎么定罪呢? 主要就看这些含有可回收金属的“金灰”的经济价值。 厦门市价格认证中心所认定,“金灰”的价格是1斤22块钱左右。分别认定老杨、老周窃取的财务价值为6208、3389元。 根据福建高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盗窃价值财物在3000——60000之间的属于数额较大。 但是一般判案的时候,如果盗窃价值在3000——5000之间,往往会轻判。 但好巧不巧,老周偷的“金灰”价值虽然被认定为3389,但他是累犯,属于加重情节,因此和老杨一起被判了有期徒刑8个月。
福建两男子去寺庙偷东西,不偷金佛也不偷功德箱,专门扒寺庙里的灰,3个月扒了446
树说历史
2025-08-28 15:36:24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