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体系中,冠心病多归为“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病根本在于“本虚标实”

王冠啊 2025-08-28 17:36:55

在中医体系中,冠心病多归为 “胸痹”“心痛” 范畴,其发病根本在于 “本虚标实”—— 本虚为心气、心阴、心阳亏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阻滞心脉,治疗需紧扣 “扶正祛邪、通调心脉” 原则,随证加减。 若患者常感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舌有瘀斑或瘀点,脉象涩滞,多属 “心血瘀阻证”。此型需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主,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取桃仁、红花破血行瘀,川芎行气活血,牛膝引血下行,搭配柴胡、桔梗疏通气机,使 “气行则血行”,化解心脉瘀滞,缓解胸痛。 若患者胸闷如窒、痰多黏稠,伴体胖乏力、舌苔白腻,多为 “痰浊痹阻证”。治疗需化痰泄浊、宣痹通阳,首选瓜蒌薤白半夏汤,以瓜蒌宽胸散结、化痰通痹,薤白通阳散结、行气止痛,半夏燥湿化痰,再辅以陈皮、茯苓健脾化痰,从根源减少痰浊生成,改善心脉壅滞。 对于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口干咽燥,伴神疲乏力、舌红少苔的 “气阴两虚证”,需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常用生脉散合丹参饮。以人参(或党参)益气养心,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搭配丹参、檀香活血行气,既补心气、滋心阴,又通心脉,避免虚而不补、瘀而不化。 若患者胸痛彻背、畏寒肢冷,伴下肢水肿、舌淡苔白,多为 “心肾阳虚证”。需温阳散寒、宣痹通脉,用参附汤合右归饮,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散寒通脉,人参益气强心,熟地、山茱萸补肾填精,使心肾阳气充足,寒凝得散,心脉通畅。 此外,针灸可辅助治疗,常选内关、膻中、心俞等穴,调节心经气血;生活上需避情志过激、忌肥甘厚味,配合适度运动,方能标本兼顾,控制病情反复。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王冠啊

王冠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