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曾花150万,在瑞典买下了属于中国的小岛!如今归谁所有? 1904年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来了一个有钱的中国人。 这个人在当地最豪华的宾馆住了一个多月,然后做了一件让当地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买下了附近的一座小岛。 这个中国人就是康有为。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被迫逃亡海外,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流亡生活。 本来应该是走投无路的政治流亡者,康有为却过上了富豪般的生活。 瑞典这次购岛,只是康有为奢华流亡生活的一个缩影。 康有为花了多少钱买这座岛?当时的价格是35000多瑞典克朗,按照现在的汇率换算,大约相当于150万人民币。 在100多年前,这可是一笔巨款。 为什么选择瑞典?康有为对瑞典的风光赞不绝口,在游记中写下:"瑞典百千万亿岛,楼台无数月明中,岛外有湖湖外岛,山中为市市中山,欲徙宅居之。" 看来康有为是真心喜欢这里的环境,甚至想要定居。 买下小岛后,康有为在岛上建起了一座中式园林,取名"北海草堂",仿照杜甫的成都草堂。 在北欧的严寒中,突然出现一座中国式的园林建筑,该是多么奇特的景象。 这座小岛位于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沙丘巴登地区,是当地的富人区。 康有为在这里生活了三年,直到1907年才离开。 三年时间,足够康有为把这座小岛打造成自己的私人天堂。 可是问题来了,康有为哪来这么多钱? 答案可能让人失望。康有为的钱并不是自己赚来的,而是他打着振兴中华的旗号,向海外华人募集的救国资金。 许多不明真相的华人慷慨解囊,希望能为祖国的变法事业尽一份力。 结果呢?这些本该用于救国的钱,却被康有为用来购买私人岛屿,享受奢华生活。 这也成为后人诟病康有为的重要原因。 三年后,康有为离开了瑞典,也离开了这座小岛。 从此以后,这座岛的命运就和康有为分离了。 时间来到二战期间,瑞典政府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这座岛屿收回国有,并正式改名为"饭店岛"。 对于这个决定,康有为的后人并没有提出异议或进行争取,小岛就这样永久地脱离了康家的控制。 为什么瑞典政府要收回这座岛?原因很简单:康有为去世后,岛屿的继承权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在没有明确继承人的情况下,瑞典政府以官方名义将其收回。 现在这座岛变成什么样了? 瑞典政府收回小岛后,将其开发成了高档住宅区和旅游胜地。 岛上建起了许多豪华别墅,周围还有高尔夫球场。 据说这里的房价极其昂贵,一套别墅就要价1000万克朗,约合800万人民币。 每年都有数十万到数百万的游客上岛参观,旅游收入相当可观。 瑞典政府可以说是把康有为留下的这份"遗产"经营得相当成功。 有趣的是,当地的华人仍然习惯性地称这座岛为"康有为岛",而不是官方的"饭店岛"。 许多华人游客慕名而来,想要看看这位中国历史人物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当地的华人居民也很乐意为游客讲述这座小岛的历史故事。 毕竟,这是海外华人历史的一个独特见证。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座岛现在归谁所有? 答案很明确:归瑞典政府所有。从法理上讲,这座岛从来就不属于中国,而是康有为的个人财产。 康有为去世后,由于继承权问题没有处理好,岛屿最终被瑞典政府收回。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它暴露了康有为人格中的另一面。 作为维新变法的领袖,康有为确实有着先进的思想和改革理念,同时也有着人性的弱点。 用募集来的救国资金购买私人岛屿,确实难以让人接受。 也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复杂处境。 戊戌变法失败后,许多维新派人士被迫流亡海外,远离祖国。 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中,有人坚持初心,有人却迷失了方向。 最后,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历史人物往往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好人坏人来划分。 康有为在中国思想启蒙史上确实具有重要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回避对人格缺陷的批评。 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时,应该以更加客观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 历史就是历史,它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角落。 只有全面了解历史,我们才能从中汲取真正的智慧。 康有为在瑞典的这座小岛,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每当游客们踏上这座岛屿时,是否会想起一百多年前那个复杂的中国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留下的痕迹永远值得我们深思。 信息源: 搜狐新闻:《119年前,康有为斥资150万在瑞典买下一座岛,现在岛屿是谁的?》
鲁迅、胡适、蒋介石这三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有意思。鲁迅我们都知道,把国民党骂得透透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