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刚到办公室,就看见一位50多岁的男士在门口等我。他是特地来替妻子表示感谢的。那一刻我特别感慨:医患之间真正的“双向奔赴”,真的可以创造奇迹。 他的爱人几年前不幸患乳腺癌,接受过放疗,导致肺纤维化严重,肺质量非常差。而更艰难的是,她在三年前又查出了左上肺一个1公分多的结节,考虑是肺癌。 由于肺功能差、历史治疗复杂,多家医院判断她无法耐受肺切除手术,于是她接受了消融治疗。然而近三年过去,结节仍在缓慢长大,说明消融并未彻底清除肿瘤。一家人专程从大连来到我院,找到我。 全面评估后,我发现她虽肺功能处于手术临界值(正常需1.5以上,她只有1.4几),但若再不处理,肿瘤继续进展将严重威胁生命。经过多次门诊沟通,我们最终共同决定:搏一把,做手术。 这场手术极其艰难。她的肺因为长期的治疗,各种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等,再加上本身的肺纤维化,紧密粘连在胸壁上,手术空间极其狭小。我们花了两个多小时才逐步分离粘连,过程中如履薄冰。 还好手术还是还很顺利,术后她一直恢复也好,但是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一直漏气。 因为肺大家知道粘连了以后,我要分离,会导致肺表面很多损伤的破口,而且又切了肺,剩下的肺它又膨胀不起来,所以就一直带管,带了十来天管,我也很发愁,老长不好,愈合不好,老漏气,她就没办法出院,没办法回家。 甚至还有可能会再做第二次手术,所以他们两口子也在跟我说,该做还是要做第二次。我说尽量不要做第二次手术。非常幸运,经过保守治疗,已经愈合了,不漏气了。 今天她丈夫特意前来道谢,我说,这场胜利不属于我一个人,而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患者和家属的完全信任,和我们不放弃的坚持,才让这次高风险治疗有了圆满结局。 说实话,医疗有很多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问题,但医患互信,才是应对复杂疾病最强大的“药”。每一次冒险的决定,背后都是双方的勇气与托付。 致敬所有在医疗路上不曾放弃的人。[谢谢]
今天一早刚到办公室,就看见一位50多岁的男士在门口等我。他是特地来替妻子表示感谢
乔贵
2025-08-29 10:24:3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