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月,两个盗墓贼在江苏徐州偷盗了一座古墓,得手后却不小心丢了一个金蟾蜍。两人贪心又害怕,就去想办法寻回,可没想到到最后,那金蟾蜍却成了抓获这两个盗墓贼的关键物件。 1970年1月的徐州,天寒地冻,两个盗墓贼在市郊的土山南麓盯上了一座古墓。 他们趁夜深人静,带着洛阳铲和麻袋摸黑上山,冻硬的土坷垃被刨开时发出窸窣的响声。 盗洞打穿后,两人蜷身钻进去,墓室里散落的金器玉石让他们看直了眼,忙不迭往包里塞。 等到撬开棺椁,里头躺着个浑身穿金戴玉的主,可时间紧,他们没敢细翻,揣上东西就溜了。 谁知忙中出错,一个金灿灿的蟾蜍从包里滑出来,掉进草丛里,两人浑然不觉。 等回到窝点清点财物时,才发现少了一件。 这玩意儿要是被旁人捡去,岂不是要露馅?两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天没亮就又折回去找。 可偏偏这时候,附近村民老张清早遛弯,一脚踢中了草窝里的金蟾蜍。 他捡起来掂量两下,心里嘀咕:这黄澄澄的玩意儿,莫非是个老物件? 老张揣着它回家,跟媳妇儿一说,媳妇儿嫌来历不明,催他赶紧出手。 正巧第二天,村里来了两个生人,沿街打听谁家有没有老东西要出手。 老张凑过去,掏出金蟾蜍给他们瞧。 那两人一看,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装得平静,只说这是铜鎏金的,值不了大钱,顶多给二百块。 老张嫌价低,推说过两天再说,扭头就把金蟾蜍锁进了柜子里。 哪知道隔天,徐州文物局就接到线报,说土山古墓被盗了。 专家们火速赶去,一看墓里狼藉一片,棺椁大开,金缕玉衣都被扯散了,玉片崩得满地都是。 再一清查,陪葬品少了一大堆,还留了个显眼的盗洞。 公安挨家挨户查访时,老张媳妇儿说漏了嘴,民警顺藤摸瓜,不仅起获了金蟾蜍,还摸清了那两个盗墓贼的行踪。 没多久,这俩人就被摁住了,盗走的文物也一一追回。 后来才晓得,那金蟾蜍可是个宝贝,大名叫做“东汉鎏金兽形铜砚”,是墓主人生前用的文房雅器。 蟾蜍在古代是吉祥物,能镇邪纳福,如今它躺在南京博物院的玻璃柜里,供人观赏。 再说老张,当年虽然贪了点小便宜,但也阴差阳错帮警方破了案,没被追究责任。 他们村后来搞起了文物保护宣传队,老张还成了义务讲解员,常拿自己这段经历教育年轻人:“天上掉馅饼的事,十有八九是陷阱。” 而那两个盗墓贼,当年被判了重刑,听说出狱后都改了行,一个在老家开了个杂货铺,另一个跑去外地打工了。 去年还有记者去探访过,其中一人摇头叹气:“那时候真是鬼迷心窍,现在想想,挖人祖坟到底有啥好?” 至于那座土山汉墓,如今可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里出土的金缕玉衣、鎏金砚盒,都成了徐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23年,徐州博物馆还专门办了汉代王陵考古特展,那个鎏金蟾蜍砚台也被请去展出,吸引了不少人盯着瞧。 有专家在展览上讲,这蟾蜍造型其实融合了中原文化和楚地信仰,既是文房用具,也是镇墓神兽。 这么一来,一件差点流落民间的文物,总算回到了它该待的地方。 这就叫“漏网的鱼终归要上岸”,违法犯罪的事终究躲不过法律的制裁。 而历史留下的宝贝,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守护。 信息来源: 1. 江苏法院网《沛县人民法院依法严惩文物犯罪》 2. 人民网《土山汉墓考古为何持续半个世纪》 3. 南京博物院官方资料《东汉鎏金兽形铜砚》
1970年1月,两个盗墓贼在江苏徐州偷盗了一座古墓,得手后却不小心丢了一个金蟾蜍
海诚看趣事
2025-08-29 14:19: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