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南北分裂可能近在眼前,中越双方对此心知肚明,但中国还想帮越共一把手,不然,越南出尔反尔的北部湾划界,中方的反应不可能这么小。 南方人赚钱是把好手,2024年吸引的外资占全国68%,出口额占72%。胡志明市港口的货轮昼夜不停,电子产品、纺织品源源不断运往美国,苹果供应链里80%的企业扎堆在这。但钱袋子鼓了,腰杆子也硬了。南方商人私下里抱怨:“我们赚的钱,六成被中央拿走,换来的基建投资却只有两成!”这种不平衡在2024年达到顶点——越南中央财政拨款中,北方基础设施投资占比高出南方近20个百分点,气得南方商会会长直接在电视上拍桌子:“我们是奶牛,挤完奶就被踢开?” 更要命的是政治话语权的失衡。越南政治局18个委员里,北方人占了13个,连2024年新任命的两个副总理都是河内出身。南方代表在国会提案时,常常被一句“不符合社会主义方向”顶回来。2025年初,胡志明市议会提出“外资项目地方自主审批”,直接被河内驳回,理由是“防止资本异化国家意识形态”。这种“经济上吸血,政治上压制”的模式,让南方民众怨声载道。有网民在脸书上讽刺:“河内把我们当提款机,却把我们当二等公民。” 美国看准了越南的南北矛盾,正大光明地煽风点火。2023年,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带着芯片订单访越,明里暗里暗示:“南方要是独立,我们立马签自贸协定。”这话像一把火,点燃了南方商人的野心。胡志明市的外资企业开始把利润转往新加坡,大学里频繁出现“美越青年领袖论坛”,连民间地图软件都悄悄推出“南北双色版”。美国非政府组织更直接,给南方的“环保组织”“人权团体”大把撒钱,让他们打着“维权”旗号攻击河内政策。 经济上的渗透更狠。美国要求越南对美商品零关税,却对越南纺织品征收15%惩罚性关税,逼着南方企业“选边站”。2024年,越南对美出口暴跌23%,南方工厂主急得跳脚,转而跪求河内妥协。可河内哪敢松口?要是答应美国条件,中国的供应链立马断掉——北方70%的制造业原材料都来自广西。这种两头受气的滋味,让越南高层天天失眠。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打得一手漂亮的“太极”。一方面,在北方砸下真金白银:河内轻轨2A线用的全是中国技术,老街—河内—海防铁路直接把中国供应链接到越南家门口。这条铁路2030年通车后,北方的煤炭、稀土能以成本价运到中国,而中国的机械设备、电子元件能无缝对接越南工厂。 另一方面,在北部湾划出红线:2025年2月,越南单方面划定领海基线,中国二话不说就在争议海域搞实弹演习,导弹划破天际的画面,让河内的官僚们冷汗直冒。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精准掐住了越南的七寸。北方依赖中国供应链,南方离不开中国市场。2024年,越南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里,北方占比从35%飙升到58%,河内尝到甜头后,主动提出“将中越铁路标准对接纳入国家战略”。而在北部湾,中越刚完成第17轮划界磋商,双方同意“加快油气共同开发”,这明摆着是给越南递台阶——只要你不跟着美国瞎折腾,好处少不了。 越共中央现在就像走钢丝的艺人,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南方的商人天天嚷着“经济自主”,北方的官僚死死攥着权柄不放。2024年9月的越共中央全会上,总书记苏林不得不祭出“拼经济”大旗,要求全党“GDP增长目标必须实现”,可这话传到南方,换来的却是冷笑:“我们累死累活赚钱,你们拿去搞政治秀?” 更要命的是,美国的黑手已经伸进越南政坛。2025年初,南方几个省突然冒出“区域自主创新试点”,要求财政自主、外资自主谈判,背后分明有美国大使馆的影子。河内急得团团转,一边派工作组南下“调研”,一边悄悄收紧外资政策——所有超过5000万美元的项目都要报中央审批。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做法,让南方企业叫苦不迭。胡志明市的电子协会会长私下抱怨:“我们给河内打工,还得看美国人脸色,这日子没法过了!” 越南南北分裂?这事儿听听就得了,真要发生比登天还难。且不说越共手里攥着百万大军,单是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就分不开——北方的稀土、煤炭需要南方港口出口,南方的工厂离不开北方的电力供应。更关键的是,中国绝不会允许家门口出现一个亲美政权。2025年3月,中国突然延长凭祥口岸通关时间,越南货柜在边境堵了三天,直接导致南方出口量暴跌三成。这招“杀鸡儆猴”,让河内彻底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大腿。 但这并不意味着越南会消停。南北之间的博弈,本质上是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南方想当“东南亚的加利福尼亚”,北方要做“社会主义的河内样板”。而中美两国,都想把越南变成自己的棋子。这场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对于中国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稳字当头”——用铁路把北方绑在自己战车上,用军演震慑南方的野心,让越南在中美之间永远保持“战略模糊”。毕竟,一个分裂的越南对谁都没好处,而一个“不偏不倚”的越南,才是中国最想要的结果。
越南原四驾马车加一的农德孟、阮晋勇、阮氏金银和陈国旺陪同苏林参加越南国家成就展。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