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了千年的“奸雄”,他的三大功绩,让北方百姓多活了五十年 "奸雄"这个标签跟了曹操一千多年,《三国演义》更是把他塑造成了一个阴险狡诈的反面人物。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真的只是个坏人吗? 让我们回到东汉末年那个天下大乱的时代。 连年战争,民不聊生,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做了什么? 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曹操听从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昌开始招募农民屯田。 第一年就收获了百万斛粮食。什么概念?要知道当时粮价暴涨,一斛粮食能救活多少人? 这个屯田制可不简单。曹操把它分成两种:民屯和军屯。 民屯就是招募老百姓种田,免除兵役和徭役,这些人叫"屯田客"。 军屯就是让士兵在战争间隙种田,一举两得。 你可能会问,凭什么老百姓愿意给曹操种田? 很简单,因为能活下去。 东汉末年,流离失所的人到处都是,有个地方能安稳种田,还免除兵役,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恩惠。 屯田制的成功让曹操有了底气。有了粮食,就有了军队;有了军队,就能平定割据势力。 曹操先是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接着陆续消灭吕布、刘表、韩遂等军阀,最终统一了整个北方。 统一北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北方老百姓终于不用天天担心打仗了。 军阀混战的时候,今天这个势力来收税,明天那个势力来抓丁,老百姓哪有安稳日子过? 曹操统一北方后,至少在一个政权下生活,秩序相对稳定。 除了屯田制和政治统一,曹操还推行了选贤任能的政策。 不管出身如何,有才能就用。这在当时的门第观念极强的社会里,可是个大胆的创新。 当然,说曹操让北方百姓"多活了五十年",这个说法确实找不到具体的史料支撑。 换个角度想,如果没有曹操的这些政策,东汉末年的动荡还要持续多久?老百姓还要受多少苦? 曹操的屯田制后来被推广到各州郡,由专门的典农官负责。 这个制度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粮食危机,还为后来的魏晋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 可以说,屯田制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很长时间。 为什么曹操会被骂了千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 在传统观念里,这就是大逆不道。 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看,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皇帝成了军阀手中的棋子。 曹操至少还给了汉献帝一个相对体面的地位,没有直接废掉。 文学作品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刘备的正统地位,刻意丑化了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历史上曹操根本没说过。 但小说一写,戏曲一唱,老百姓就信了。 现在回头看,曹操确实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 说完全是好人,那是美化;说完全是坏人,那是妖魔化。 在那个乱世里,曹操用自己的方式为北方带来了相对的安定和发展。 这难道不值得客观评价吗? 历史就是这样,不是非黑即白。 曹操的功过是非,需要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来评判。 至少在解决民生问题、稳定社会秩序方面,曹操确实做出了贡献。 或许,是时候重新认识这位被骂了千年的"奸雄"了。 信息源: 澎湃新闻《趣历史|东汉末年曹操何以统一北方?得粮食者得天下》
一句话世家大族看不起董卓,容不下外人
【7评论】【1点赞】
老胡
曹操的屯田是强制性质的,并且会收取六七成的收成,那些屯民也就被囚徒好不了多少,曹操是一个伟人,但他也是一个血腥的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