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到现在才终于明白,怪不得俄军还打不赢!。在8月,已经有至少120艘货轮抵达乌克兰敖德萨港口,俄军只要不敢打美国军火船,乌克兰就一直可以继续抵抗。 为啥?真要是把美国的军火船炸了,那不就等于直接跟美国翻脸宣战了?这责任谁也担不起。 不光敖德萨,黑海边上的南方港、雷尼港,还有黑海港,也全是这样的热闹场面。南方港专门管粮食进出口,每天都有二十多艘货轮排队装小麦、玉米。 这些粮食运出去卖了钱,乌克兰转头就拿去买西方的武器装备。雷尼港更隐蔽,专做军工原料的运输,德国的特种钢材、法国的电子元件,从这儿卸下来之后,用火车一拉就送到乌克兰的兵工厂,转头就能造出枪炮。 黑海港和南方港还有外国油轮天天进出,卸下来的燃料一部分给乌军的装甲车、坦克用,另一部分供乌克兰国内的工厂运转。集装箱船更不用说了,里面装的工业产品、民用物资,能稳住乌克兰老百姓的生活,让他们不用光盯着打仗,也能正常过日子。 俄军也不是没试过切断这些补给线,去年10月,他们炸沉了敖德萨港一艘挂巴拿马国旗的集装箱船,结果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土耳其的民用商品,没一点军火。这下把土耳其惹毛了,差点就不让俄军的船过黑海海峡——要知道,俄军好多物资也得从黑海海峡过,真被封了更麻烦。 今年3月,俄军又盯上两艘美国补给船,刚发射导弹就被美国的卫星瞅见了。白宫立马发警告,说“你敢炸我的船,我就敢跟你对等反击”。俄军一看这架势,赶紧把导弹撤了。 后来俄军就有了新规矩,只打挂乌克兰国旗的船,可西方的货轮精得很,要么挂利比里亚、巴拿马的旗,要么全涂成民用船的样子,根本分不清哪个装的是军火,哪个装的是普通货物,到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船进港。 最让普京闹心的是这些港口还成了乌军反击的跳板。8月21号那天,乌克兰用从敖德萨港运来的ERAM导弹,把俄罗斯坦波夫州的炼油厂炸得浓烟滚滚。那炼油厂是给俄军供燃料的,一炸完,前线好多装甲车直接没油开不动,成了乌军的活靶子。 没过几天,乌军又用美国给的远程火箭弹,炸沉了刻赤海峡三艘俄军渡轮。刻赤海峡是俄军给克里米亚送物资的关键通道,渡轮一沉,克里米亚的燃料储备立马见底,前线士兵的饭都快供不上了。可乌克兰这边呢?敖德萨港每天能卸下12艘货轮的炮弹,前线士兵打起来根本不缺弹药,甚至还有多余的炮弹炸俄军的后勤点。 现在乌克兰的港口已经织了一张“海陆空都能补”的网。天上有北约的侦察机盯着,俄军的导弹刚升空,北约就把消息传给乌克兰,乌军立马能拦截。海上有土耳其的舰队护航,西方货轮跟着土耳其的船走,俄军更不敢随便动手。陆地上更方便,波兰、罗马尼亚的火车连夜往港口运物资,卸下来直接就能送往前线。 俄军就算偶尔炸沉一两艘船,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货轮补上来,跟割韭菜似的,根本拦不完。更狠的是西方军火商,直接把生产线搬到了乌克兰边境。德国那个莱茵金属公司,在利沃夫开的炮弹厂,一天能造5000发155毫米榴弹,用敖德萨的船一运,当天就能送到前线士兵手里。 普京现在才算彻底看明白了:这仗根本不是拼谁的士兵多、武器猛,而是拼谁的补给能跟得上。乌克兰靠着西方的海运,把仗打成了“打不完还有的打”的消耗战。俄军虽说有百万大军,可被这几个港口卡着脖子,弹药、燃料都跟不上,再能打的士兵也没用。 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同意联合国的粮食协议,好歹能换点国际上的支持,也不至于让乌克兰的港口变成“永不停歇的补给站”。现在倒好,俄军越打越被动,前线士兵连保暖的衣服都不够,想赢更是没一点指望了。
就在刚刚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8月30日,俄乌又互报战况了——俄方说一周控制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