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发迹后,一帮亲戚来京投奔,和珅没给他们安排差事,而是说:“家里的银子有些潮湿

小说红楼 2025-09-01 00:33:26

和珅发迹后,一帮亲戚来京投奔,和珅没给他们安排差事,而是说:“家里的银子有些潮湿,你们帮我晒一晒吧。”结果,不到一个月,前来投奔的亲戚走得一干二净。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因查办李侍尧贪腐案有功,不仅获黄金百两、绸缎千匹的重赏,更升任户部尚书兼议政大臣,真正跻身朝廷权力核心。消息顺着驿道传到老家福建副都统辖区,再扩散到他早年辗转的河北、山东等地,那些平日里连书信都少有的 “亲戚”,一夜之间全冒了出来。   起初,和珅念及几分乡情,让刘全把亲戚们安排进西跨院客房,每日三餐按府中下人居标准供应 —— 早上米粥、馒头配酱菜,中午晚上各两荤两素,顿顿管饱。可这份 “优待” 没撑过四天,亲戚们就露了求差事的真面目。   接下来几天,亲戚们轮番 “进攻”:有说自己会算账想进户部当账房的,有拍胸脯说力气大想去兵部管粮草的,还有直白说想 “跟着和大人学本事” 的 —— 实则都想靠和珅不劳而获。   和珅思来想去,一个两全之策在他心中慢慢成型。   三日后,和珅特意奏请休假一日,让刘全把所有亲戚叫到前院。二十多人挤在青砖地上,何老三搓着手,王二踮着脚,眼里满是期待 —— 都以为要安排差事了。   和珅穿着月白常服,腰间系着羊脂玉腰带,慢悠悠走出:“各位亲戚,朝廷差事有规矩,不是我能随便安排的。但我库房银子放了一冬,受潮怕发霉,你们帮着晒一晒,每日管饭,晒完给路费,送你们风风光光回老家。”   下午,刘全带着众人去库房。厚重木门 “吱呀” 打开,一股金属凉意扑面而来 —— 货架上摆满银子,五十两的大元宝刻着 “官银” 二字,十两小银锭泛着哑光,碎银子串成串闪着光,粗略算来至少几十万两。   王二眼睛瞪得溜圆,嘴张得能塞进拳头;何老三盯着元宝,手不自觉地摸了摸衣角;孙六则悄悄咽了咽口水,眼神里多了几分贪婪。   刘全清了清嗓子,语气严肃:“银子都有登记,丢一两赔十两,敢多拿,后果你们承担不起!”   众人慌忙点头,可孙六心里已打起算盘:这么多银子,少几两谁能发现?趁刘全转身清点,他飞快捏了两三两碎银子,塞进袖口夹层,还故意用衣角盖住 —— 却没察觉,库房角落的老仆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转头就告诉了刘全。和珅听完汇报,端着茶杯冷笑:“正好借机给其他人提个醒,省得后面生事。”   次日天刚亮,刘全的哨子声就划破院子:“起来翻银子!不翻面晒不透,还得发霉!” 亲戚们揉着眼睛起身,孙六揣着银子,走路都小心翼翼,时不时摸一下袖口,翻银子时心不在焉,好几次差点把元宝碰掉。   中午太阳毒辣,地面烫得能烙饼。刘全突然吹响哨子:“都过来集合!” 众人刚围拢,和珅就脸色阴沉地走出,身后家丁手里还拿着个小布包。“昨天有人偷了库房的银子。” 他声音不大,却让现场瞬间安静。   孙六脸色 “唰” 地变白,下意识往后躲。可和珅的目光像探照灯,精准锁定他:“孙六,你袖口藏了什么?” 孙六腿一软跪倒,结结巴巴:“和、和大人,我没藏东西……”   “没藏?” 和珅对家丁使个眼色。家丁上前抓住孙六胳膊,翻出袖口夹层里的碎银子。银子掉在地上,“叮当” 声在院子里格外刺耳。“人赃并获,还想狡辩?” 和珅语气带怒,“我让你住府里、管你饭,你倒好,敢偷我银子!”   孙六连连磕头,额头撞得通红:“和大人我错了!我一时糊涂,您饶了我吧!” 和珅盯着他,语气放缓却带着威严:“偷三两赔六两,从你路费里扣。现在就收拾东西走,回去告诉老家的人,在我府里动歪心思,没好下场!”   孙六灰溜溜地跑了,其他亲戚吓得大气不敢出。何老三悄悄拉着王二:“和大人心里跟明镜似的,咱别瞎琢磨,好好干活拿路费就走。” 之后晒银子,众人格外小心,搬元宝时双手紧抱,翻银子时逐个检查,生怕出一点错。   没了歪心思,亲戚们才真正尝到晒银子的苦。   天不亮就得起床,清晨的银子冰凉刺骨,手指碰一下都发麻;中午太阳最毒时,银子被晒得滚烫,得用厚粗布裹着手翻,即便这样,手心还是被烫得通红。   想出去逛一圈,刘全说 “银子没人看不行”;想见和珅说情,刘全又挡在门口:“大人忙着处理公务,没空见客。”   接下来几天,亲戚们接连 “告退”:有说 “地里该收庄稼” 的,有说 “孩子想爹了” 的,和珅都一一答应,按人头给了二十到五十两不等的路费。不到一个月,西跨院就空了。   和珅这招 “晒银子”,藏着极高的处世智慧。他没直接拒绝亲戚,而是给 “干活” 的机会,既保住 “重乡情” 的名声,又让亲戚说不出闲话;晒银子看似简单,实则枯燥又劳累 —— 天不亮起床、顶着烈日干活、行动被限制,正好磨掉他们不劳而获的心思。   世人多盯着和珅 “贪” 的标签,却忽略了他的智谋。从侍卫到军机大臣,他靠的不只是乾隆的宠信,更懂平衡利益、化解麻烦。处理亲戚投奔这件事,他既没让自己陷入 “忘本” 的骂名,又彻底解决了麻烦,还树立了威严。和珅的功过,自有历史评说,但他应对不劳而获者的智慧,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 既不失体面,又能有效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0 阅读:123

猜你喜欢

小说红楼

小说红楼

喜欢红楼梦,愿意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