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前,参加了沃尔沃XC70上市会和赛后采访,听中国销售公司CEO于柯鑫做了很多细致的阐述。
当晚我做了一些感受笔记,今天有空整理分享给大家。
1 「在中国,为中国」已经是国际品牌在中国的通用Slogan,我不记得这个企业口号是谁先提出的,也许是丰田,也许是大众。但总之,你看大众丰田日产福特别克沃尔沃宝马奔驰,天下谁人不识君?
但上次在别克邀请,和B站一帮作者朋友一起出现在泛亚技术中心的时候,我好不容易接下话筒,说了一番真心话:「我怕就怕,有时候,我们只记得“在中国,为中国”,最后忘记了这个品牌自己原来的模样,原来的个性,原来的独特风范」。
沃尔沃肯定属于不忘的之一。因为这个品牌被「安全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困扰了一个世纪了,这个烙印太深了。不管技术来源是哥德堡、加利福尼亚还是上海、杭州,它们对安全的价值观的贯彻是一致的。
比如当天发布会,沃尔沃的国际、国内的高管,至少提了100次安全。
2 安全,在很多品牌,都是产品发布会的一部分。
当天沃尔沃XC70的发布会,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安全,第二部分科技,第三部分豪华。
但实际上,除了安全里在说安全,科技和豪华中也大量的在说安全。
是不是只是说说而已呢?
这个我特别能现身说法,我去瑞典哥德堡沃尔沃总部拜访过好几次,和很多部门的干活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设计师有不少接触。这年头,公关人和CEO都可能会为了品牌宣传说谎,真正不说慌的是基层打工人。
在沃尔沃,无论是自动辅助驾驶的算法工程师,还是主管安全的技术经理,还是研究社会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拿着健康相关博士学位的资深专家,他们都非常职业的向我展示了沃尔沃的安全和保护人类、爱护环境的价值观。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点是:一般的车企会研究轮胎性能,为了更好的刹车,保护生命。但沃尔沃研究不止于此,他们的理念是,车最好除了安全,别给世界带来一丝负担和烦恼,连地面上的刹车印都是错误——因为任何刹车印记,其实意味着轮胎在大地上留下了微小的痕迹,也是一种对环境的破坏和物质的浪费。沃尔沃也许不能做到完美,但他们努力研究他们造成的一切对世界的负面影响要素,并努力通过各种方式避免。
还有一次,我和越南经销商等亚洲面孔一大批人,在总部交流。EX90的设计师被越南人问到,「为何你们不提供真皮座椅?这在越南意味着豪华。我们需要它。BBA这些对手都提供真皮座椅。」。我相信现场的很多中国人也在默默点赞——不愧是邻居,我们也这么想。
但沃尔沃的设计师特别淡定,毫无外交素养,他们说——我们是沃尔沃。也许别人提供,但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理念。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没有白喜欢这个品牌十几年。而且我突然理解为何从大学时期,我就对这个知性气质、富有人文素养的品牌情有独钟。沃尔沃特别顽固,略显清高,毫无油腻,这一点我特别欣赏。
3 三条腿走路
我去年前年,做节目就说过「三条腿走路」的理论。现在沃尔沃也加入了这个正确的理论,也就是,同时发力更传统保守的「燃油动力」,中间过渡路线的「电混技术」和更先锋的「纯电技术」。
XC70,显然只是沃尔沃认真投入到PHEV技术的一个开始。
这三者中,我最喜欢先锋派。
但如果我代表市场来看,我认为全球包括中国在内,三条腿走路才是大趋势。如果HEV也算一条独立的腿,那么应该是四条腿走路是最佳选择。当然你也可以认为HEV是燃油车Pro,或者电混Lite。
每一种理念都值得尊重。成熟的人,自己的选择通常很坚定,同时应该尊重别人对别人自己的选择很坚定。
4 沃尔沃的数字化特质
数字化智能化,是中国本土品牌能给国际市场上课的领域。
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沃尔沃也有他的独到之处。
22年12月,我还记得在哥德堡第一次看到沃尔沃新一代座舱demo样品的感受,非常新鲜,非常开心,非常认同。
我当时就发现,原来有人可以把老欧洲的价值观和设计品味,与中国新势力和特斯拉的新科技和高效率,融合在一起。
明明技术都是类似的,但斯堪的纳维亚就是能在细节上,更以人为本的思考,更多安全为纲的处理。
过去三年,我跟无数人面对面推荐过沃尔沃的座舱设计。很多人被我影响,也去研究他们的作品。
我反复提到的一个具体案例就是,沃尔沃的adas地图,只关心你的车道和你邻居的两个车道的物体,其它的一概不管。而很多新势力adas地图,恨不得把路边有个垃圾桶,左边第三个车道的卡车亮了红灯,右侧自行车上的女士有超短裙都告诉你。
很多人在炫技和彰显实力。沃尔沃很自私,只顾安全。
沃尔沃的缺点是,确实做事情比较慢,三年前的demo,那么高明,有三层楼那么高。但可能直到今天,才刚刚在EX90、XC70这些新品上陆续跟消费者见面。
5 沃尔沃发布会和赛后采访的独特之处
特别说一下沃尔沃发布会和赛后访谈的感受。毕竟我也是车企工作十年以上的经验人士。
沃尔沃的发布会,气质和调性像奔驰宝马,有国际品牌自家的坚持,有坚定的价值观(在中国的表达是安全为核心,在欧洲会更复杂一些,有安全还有环保可持续这些要素)。
但发言的内容信息,已经更加像本土品牌靠拢了,力求信息明确,主张坚定,证据充分,特别像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证明推理题,层层相扣,怕你不服。这部分用力略过猛,但考虑到国情,考虑到读者的需求,我非常能理解。
其实真爱不需要过分解释。
其实「伟大友谊」,你信它是真,它就是真的。你疑它是假,那么多说无益。
到了采访环节,于总出马的时候,就更加真刀真枪。感觉市场营销内部的会议直接搬到了记者和媒体面前:切割细分市场,计算市占率,剖析目标用户的来源,考虑内部蚕食关系,分析行业趋势动态。
非常透明,非常彻底,非常直接的交流风格。这不是一般我们在类似场景会看到的。
很新鲜,很有趣。但是不是过于透明过于直白了?
豪华产品的含蓄呢?北欧品牌的矜持呢?
这是一个特别努力的时代。我们直到自己控制不了一切,但我们希望向人们说明:我们已经做了一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