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在发动金田起义前,知道自己干的是诛九族的事,于是就回到老家把族人都接走。但是族弟洪仁玕在乡下教书混的不错,不想出去避难。等到清政府开始通缉后,洪仁玕无处可逃,差点跳水自尽。
道光三十年腊月,广西桂平县紫荆山下已是寒风刺骨,洪秀全站在简陋的茅屋里,望着围坐在身边的几百名教众,心中五味杂陈。这些跟随他的人大多是烧炭的、种地的穷苦百姓,像东王杨秀清这样连双鞋都穿不上的人比比皆是。他们眼中闪烁着对"上天堂"的渴望,却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什么。 "聚众谋反"四个字在洪秀全脑海里反复回响。几个月前,冯云山就是因为这个罪名被官府抓了去,幸好杨秀清和萧朝贵花了几百吊钱把人救了出来,否则拜上帝教早就全军覆没了。洪秀全太清楚这四个字的分量——这是要诛九族的大罪。 思来想去,洪秀全还是决定冒险回一趟老家。他悄悄离开紫荆山,星夜兼程赶回花县。 洪秀全环顾四周,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情沉重。他把几个主要的族人叫到一边,压低声音说:"我在广西传教的事你们都知道,现在朝廷已经盯上了。这拜上帝教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在官府眼里就是聚众谋反的大罪。" 族人们听了都吃了一惊,其中一个长辈问道:"秀全,这事有多严重?" 洪秀全苦笑一声:"聚众谋反是要灭九族的,到时候不光是我,连带着洪氏一族都要遭殃。我劝你们跟我一起到广西去避避风头,那里山高皇帝远,暂时还安全些。" 就在这时,洪仁玕从外面回来了。他刚从学堂回家,手里还拿着几本学生的作业本。听到族兄的话,仁玕皱了皱眉头:"族兄,你这话说得太严重了吧?朝廷虽然严厉,但也不至于无缘无故牵连无辜。我在村里教书教得好好的,学生家长都很满意,为什么要跟你去广西受苦?" "仁玕,你要知道,现在不比从前了。"洪秀全耐心地解释,"我在广西已经聚集了近两万人,这个规模已经足够让朝廷震惊。一旦真的动起手来,他们必然会追查到底。你觉得洪氏一族能置身事外?" 洪仁玕摇摇头:"族兄,我觉得你想多了。我一个教书的,与你在广西的事八竿子打不着。再说,我在这里生活得挺好,学生们需要我,我也舍不得这份安稳的日子。" 洪秀全见劝不动,也只能叹息。他知道仁玕性格倔强,一旦决定的事很难改变。最终,除了几个胆小的族人同意跟随外,包括洪仁玕在内的大部分人都选择留在老家,认为朝廷不会株连无辜。 咸丰元年三月,春水正涨,洪仁玕站在村边的河岸上,望着滔滔江水,手脚冰凉。刚才他差点就要纵身跳下去了,如果不是想起族兄洪秀全临别时说的那句话——"既然横竖是死,还不如彻底拼一拼",也许这会儿他已经沉在河底了。 这一切都要从两个月前说起。正月十一那天,洪仁玕正在学堂里给学生们讲《论语》,忽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只见几个衙役骑着马匆匆赶来,在村头的大榕树下贴了一张告示。洪仁玕心中一紧,隐隐感到不妙。 等衙役走后,村民们都围过去看告示。有识字的人大声念道:"广西逆匪洪秀全聚众造反,自立为王,建立所谓太平天国,实乃大逆不道。现下令全国各地严查洪氏一族及其党羽,凡有包庇窝藏者,同罪论处。" 听到这里,洪仁玕只觉得天旋地转。他终于明白族兄半年前的预言成真了。那个在广西传教的洪秀全,真的造反了,而且还自立为王。这下好了,洪氏一族全都成了朝廷的眼中钉。 消息传得很快,不到三天,县衙的差役就来到了花县。他们挨家挨户地搜查,专门寻找与洪秀全有血缘关系的人。洪仁玕的身份很快就暴露了,虽然他只是个教书的,但"洪秀全族弟"这个身份就足够要他的命。 洪仁玕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聚众谋反,诛灭九族"。他想起族兄当初说过,连冯云山被抓这么个小事,官府都要往死里整,何况现在洪秀全已经自立为王,这在朝廷眼里就是天大的罪过。 没过几天,县里就派人来正式通缉洪仁玕。他不得不连夜逃离家中,开始了四处躲藏的日子。白天藏在山洞里,晚上才敢出来找点吃的。有时候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偷偷到以前学生家里讨口饭吃,但大多数人都不敢收留他。 站在河边,洪仁玕回想起族兄洪秀全的那些经历。从七岁开始读书,连考四次都没中秀才,全家的希望都破灭了。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居然在广西聚集了两万多人,还敢跟朝廷对着干。虽然洪仁玕从来不相信什么"上帝之子"的说法,但他不得不承认,族兄确实有过人的胆量。 想到这里,洪仁玕擦干眼泪,转身离开了河岸。他决定冒险前往广西,去寻找那个曾经劝他一起逃难的族兄。无论如何,总比在这里等死要强。
foxwu
洪仁轩人家先跑路到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