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十分钟带你看懂《千里江山图》(详解版)!

先前写过《千里江山图》,但最近看了本书叫《千里江山越千年》,顿觉前篇太基础了,于是决定写篇详解版,以下内容均参考此书哦。 🏞1远观 🔹1.1远看《千里江山图》,第一印象就是长。人外国风景画1:4,它却有1:24,原因有二: 一 宋徽宗的野心是组建艺术帝国,所以他的宫廷画要“丰亨、豫大”。 二 国画是散点透视,从右向左景随人移,会有“卧游”的乐趣。 🔹1.2第二印象就是青绿色了。 晋唐山水,多绿少青,属于小青绿。而《千里江山图》在视觉上用远青近绿、上青下绿实现写实,在配比中将青绿补色关系控制在90度内,实现大青绿。 🏞2近看 《千里江山越千年》里有一本7米多长的画册,再现了《千里江山图》的7组群山! 🔹2.1 第一、二组山由小桥相连,山势平缓,水天交织,颇有孟浩然“缥缈平湖中”之感。 🔹2.2 第三组山峰拔然而起,青绿相宜。碳酸盐溶洞有着庐山景致,沼泽水景颇有鄱阳湖风貌,礁石沙滩则令人仿若置身东南沿海。 🔹2.3 与桥亭相连的是第四组山。四叠瀑布为庐山地标,祭祀匡君的草庐为江浙特色,再看右侧山中一小人,路线呈之字型,由此猜测,当时画者从闽南出发,途径庐山、包邮区,最终抵达开封求学。 🔹2.4 第五组,随着最高峰出现,整幅画也迎来了高潮。在这里,我们将看到冰川刃脊、U型山谷等奇观。 🔹2.5 第六组山峰渐隐于天色,出现了与庐山相似的鹰嘴峰。山峦上有书院文人对坐,山脚下有小院农夫清扫,岸边好似下过雨,人们纷纷持伞出行。这番松弛惬意,好一处人间理想! 🔹2.6 最后,我们将来到第七组群山,观赏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石钟山景观,感受山峦叠嶂间画面余韵的最后悠扬。 🏞而后,我们的画者将显现真身。王希孟,千里跋涉考入画学,学习山水、人物、佛道、鸟兽、花竹的绘画和经史类课程,3年毕业后因为没推荐人,进不了画院,只好去书库打杂。 好在后来他的贵人蔡京复职,他也有幸成为宋徽宗的学生,亦或是其艺术实践中的工具人,半年搞定《千里江山图》,让北宋山水画前进了一大步。 可能因为殚精竭虑吧,完画后希孟病亡,美与渴望,壮阔与惆怅,像最后一把火光,照亮了生命与历史。而909年后,我们在《千里江山越千年》中,如量子纠缠般感同身受,将王希孟的光辉灿烂,深深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