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10月1日起,没有对台湾行使有效管治权,至今70余年,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省就丧失了主权。
赖清德日前发表的一番言论,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他声称,由于大陆“七十多年未有效管治台湾”,因此已经“丧失了台湾主权”,这番话表面上披着“法理分析”的外衣,实则不过是“台独”立场的一次变种升级,任何试图以一句话颠覆既定历史与国际法框架的做法,都难以获得理性接受,主权归属,从来不是靠说词定义,而是历史、法理与现实共同铸就的共识。 赖清德此番表态,显然不是一时兴起,他自就任以来,频频在主权议题上挑动敏感神经,从宣称“台独工作者”的身份,到鼓吹“两国互不隶属”,路线日益清晰,与其说他是在发出政治宣言,不如说他是在为自己的执政困境寻找出口,台湾当前面临多重挑战:能源供应紧张、物价持续上涨、年轻人就业艰难、产业出走风险加剧,这些问题积压已久,却迟迟未见有效对策,而赖清德选择将焦点转移至两岸议题,试图借“大陆威胁”来重新凝聚内部支持。 将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推动所谓“因应大陆威胁”的政策组合拳,不仅无法解决岛内的经济困局,反而加剧两岸关系的对立,这种策略看似强硬,实则投机,赖清德深知“抗中保台”的话术在特定选民群体中仍有号召力,于是不断加码,以强化其政治正当性,然而,这种策略的最大后果,是割裂两岸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的自然联系,令本已有望缓和的局势陷入更深的对抗泥淖。 主权问题的认定,绝非一人一句话所能定义,从历史上看,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源远流长,早在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即曾派遣船队至夷洲,也就是今天的台湾,元明清各朝更是对台湾实行实际治理,设立行政机构,派遣官员驻守,确立税收制度,清代台湾隶属福建,后设台湾省,行政体系一脉相承,近代史上,台湾虽一度被日本割占,但中国政府从未放弃主权主张,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将台湾归还中国,1945年《日本投降书》对此予以确认,这些国际文件不仅具有政治意义,更是国际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构成主权归属的权威依据。 法理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其主权自然由中央政府继承,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通过后,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联合国秘书处在其法律意见中,多次强调台湾不具任何政治地位,文件中均使用“中国台湾省”称谓,这些事实构成国际社会对台湾地位的基本共识,183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无一例外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一比例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九成以上,赖清德所谓“台湾地位未定”的论调,根本无法在国际场合获得支持。 现实中,主权的行使并不局限于领土控制,而是体现在制度、法律、经济、文化等多维度的实际运行,大陆方面早已对“台独顽固分子”进行清单管理,并依法追责;两岸人员往来设有明确法规,大量台胞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享受与大陆居民同等待遇,福建、广东等地设有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台资企业在大陆参与产业升级、市场拓展,形成紧密的经济纽带,2025年上半年,两岸进出口贸易额达1477.8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约占总额七成,顺差可观,赖清德若一意推动“脱钩”,无异于将台湾的支柱产业推向悬崖。 赖清德刻意回避这些现实,却试图从文化上切割两岸关系,他宣称台湾文化“源自南岛”,与大陆渊源不深,这种论调看似新颖,实则荒唐,台湾的语言、节日、宗教、建筑、饮食,处处可见大陆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春节、中秋、端午皆为两岸共同节日;闽南语、客家话广泛使用;民间信仰中的妈祖文化、儒家礼仪、宗谱制度,无一不是从大陆延续而来,甚至台湾原住民中的阿美族,也有祖先来自福建的口述传统,大量考古发现表明,台湾与福建在数千年前即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强行“去中国化”,只会造成认同混乱与历史断裂。 而在国际舞台上,赖清德试图“扩大台湾国际空间”的努力也屡屡碰壁,2025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拒绝台湾以任何身份参与非遗评审;欧盟部分国家陆续撤销与台湾设立的“经济代表处”;在国际场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声音越发坚定,事实上,美国与台湾签署的所谓“21世纪贸易倡议”,更像是一份单边索取的协议,台湾希望农产品免税出口却落空,反而要将半导体工厂迁至美国本土,变相将核心技术拱手相让,这类合作,实则是台湾地位不断边缘化的过程,而赖清德却对此讳莫如深。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赖清德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统治台湾”,国台办驳斥
Yzh
把赖🐶杀了
小叮噹噹
台湾还是要真正打下来才能回归,指望和平回归,或者施恩让其认同,不太可能,对不听话的孩子,棍棒教育才管用。
大漠孤狐
小赖子!小日子从来就没有对台湾的管辖权,它殖民残害你的时候需要你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