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十分钟带你看懂敦煌历代山水壁画!

🔹敦煌壁画多以佛教题材为主,人们常被其中的人物画所吸引,但鲜少有人注意到它的背景,那连绵的山脉、植被与溪流,构建出天人合一的美妙场景。 北朝时期,壁画中的山水多为简单、笼统的三角形或波折线,对树木的呈现很少。在第257窟可以看到典型的斜排线山峦,一些小的花草点缀其中。 第249窟中,佛国世界中心须弥山以驼峰状的山峰层叠,组成了倒三角样式,犹如一个高脚杯。 这座覆斗顶形窟的壁画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山岳树木,还多了狩猎场景,显然,这是受到了中原艺术影响。 而在285窟中,山的颜色叠染分为了两种,一种沿着山的轮廓线进行,另一种则是横向分层晕染。 🔹时至隋朝,对山脉的表现延续了横向晕染,不过青绿色泽更浓,山头形状多变,远近比例得当,植被描绘真实细腻,能看出来竹子、细柳、梧桐、银杏等多种品类。 🔹唐代可以说是敦煌山水的巅峰时期,除了画面占比越来越大,技法上也趋近成熟,对空间关系的把控、山石枝叶的刻画、以及青绿山水风格的呈现都尤为到位。 这一时期流行大型经变画,山景囊括了“平远”“高远”“深远”构图,因此非常具有层次感。山峰以青绿、浅赭相间晕染,侧面以勾勒、皴擦表现纹理,都增加了整个画面的写实感。 关于水,也有多种表现形式,像是七宝水池平静无波,两侧水渠浪花卷卷,微风之下涟漪荡漾,滚滚洪流波涛汹涌。 再加之23窟的雨中耕作、217窟的藤蔓、溪流、山中行旅 323窟的江中泛舟、烟雨朦胧、乌云滚滚,都为此处的唐代山水增添了别样趣味。 🔹不过到了唐代后期,山水画又有了新变化,例如山体从浑圆变得陡峭、轮廓更浓,施色更淡,皴法运用更多,而水流则以细细线条展示,整体观感柔和,许多地方都能看出受到了水墨画影响。 🔹随着唐朝衰落,敦煌与中原的联系不再密切,壁画也进入了保守期,比较值得一提的是五代时期的《五台山图》,这是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迹画,画面中五座山峰挺拔、陡峭,类似解索皴、斧劈皴的手法展现出山石坚硬,既承接了青绿山水之风,也流露出荆、关、董、巨之法。 之后的西夏和元代,山水画受两宋影响较多,水墨的淡色、迷蒙,构图的复杂与留白、枯木的刚硬、萧瑟,都再次突破以往局限。 敦煌石窟的一千年,墙壁上色彩是历史的印记,也是关于敦煌,永不退色的故事。 内容参考:《敦煌山水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