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通房丫李氏,站着侍奉丈夫与正妻长达33年,她正在盛饭,谁知管家突然冲

历史趣闻星 2025-09-08 11:21:12

1904年,通房丫李氏,站着侍奉丈夫与正妻长达33年,她正在盛饭,谁知管家突然冲进来高喊一声,闻言,她手一歪,啪地一声碗摔在地面碎了一地,正妻刚打算开口斥责,丈夫却开怀大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04年初春的一天,长沙谭府正厅里,饭桌上的热气氤氲,碗碟按例整齐摆开,正妻端坐上首,谭钟麟手执筷子,几名下人侍立两侧,李氏依旧挺直腰板站在桌边,手里捧着一只瓷碗,随时准备添汤盛饭。 三十三年来,她早已习惯了这种姿势,像是家规刻进了骨头,从未有片刻动摇,她指节因热气微微泛白,神情小心谨慎,唯恐有半点差池,就在这时,门口一阵急促脚步声传来,管家满脸通红闯入正厅,高声报出喜讯。 李氏手上一抖,碗失了准头,跌在地上碎裂,清脆声在厅堂里显得格外刺耳,正妻脸色骤变,话还未出口,谭钟麟却忽然朗声大笑,叫她坐下与众人同席,这一声,仿佛击碎了三十三年凝固的空气。 时间要往回推到1871 年的冬日,那时李氏还是茶陵乡下一个尚在长身体的少女,因家境贫困被卖入谭府,从此落脚在偏僻的小院,她不过十几岁,便得承担粗重活计,白日烧火煮食,夜晚打扫洗涤。 身份是通房丫头,却无半点主子待遇,饭桌前,她只能站在角落,看着正房、妾室以及少爷小姐们依次落座,每逢饭时,她只能低头伺候,哪怕脚麻木到颤抖,也不敢稍稍挪动,自那一刻起,她似乎注定要一生站在阴影里。 岁月在劳作中悄然流逝,九年后的一场风雪夜里,她独自忍着痛苦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延闿,孩子的降生并未改变她的地位,日子依旧是忙碌与沉默的堆叠,只是从此以后,她心底燃起了一点光。 她虽不识几个字,却明白唯有读书方能改命,每当夜深人静,她点亮一盏油灯,翻看府中废旧书册,指着字迹教儿子跟读,她的声音低微,却一遍遍重复,直到孩子能模糊背出,别人闲谈嬉笑时,她总是埋首书页旁,只为儿子将来能抬头做人。 延闿渐渐长大,聪颖好学,很快在族中崭露头角,府里开始有人夸奖这孩子文辞流畅,字迹端正,谭钟麟虽未正眼看过李氏,但对这个儿子多了几分留意。 李氏听见只言片语的称赞,心里燃起更多期待,深知这是唯一的希望,于是她在劳作间隙更用心教导,哪怕眼皮打架,也不愿让油灯熄灭。 光阴流转,延闿数度赴考,屡有佳绩,终于在光绪三十年,这个年轻人以进士身份登上榜单,成为湖南少有的荣耀,消息自京城传回长沙时,他仍在返乡的路上。 谭府却已沸腾,张灯结彩,笑语不断,而在那场饭局上,李氏依旧本能地站在角落,手持碗勺,准备添汤,她的世界并未因喜讯而立即改变,直到碗碎落地,直到那一声不同寻常的大笑响起。 厅堂里的空气仿佛凝固,碎瓷与米汤散在脚边,李氏半蹲着,不敢抬头,三十三年来,她从未想象自己能坐上这桌,谭钟麟却开口叫她落座,她手心冒汗,迟疑不敢动。 直到再次听到催促,她才缓缓移到桌尾,身体仅半边落在凳上,生怕惹来非议,厅中一时寂静无声,连正妻也只是闷哼一声,没有再出手阻拦,那一刻,她才真正感受到多年委屈被松开,仿佛肩头的重担减轻了几分。 随后不久,延闿身着考场衣袍归来,走进厅堂见到母亲,眼神里尽是难言的情意,李氏目光湿润,轻声吐出几个字,心底却波涛汹涌,这顿饭,她吃得格外缓慢,仔细咀嚼每一口,因为这不是站立间匆匆吞咽的残羹,而是三十三年等待换来的尊严。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0
历史趣闻星

历史趣闻星

如星闪耀,点亮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