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普遍说,周恩来不是帅才,只能当二把手,其实这带有偏见的眼光。以周恩来的能力,他来担任大任是完全可以的,只不过他慧眼识人,知道毛主席的才能远在他之上,让毛主席来领导全军,更能获得成功。 中国有句古话,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二把手位置谋一把手之政,这对周总理来说是不可能的。以他的品格,他也不会这么做的。 在周恩来心里,毛主席有三个才能,无人可及。 第一:军事才能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当年长征前夕,周恩来的在红军中的地位可以说很长时间都是一把手,是党的最高领导人。1930年以后,他来到苏区后,亲眼看到毛主席打了很多胜仗,这时候周恩来已经意识到,毛泽东是个难得的打仗天才,绝对不能晾在一边。 直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尤其是湘江战役红军遭受惨重损失后,周恩来深知变革时机已到。他与王稼祥等同志商议,大家一致认为让毛主席进入领导层是挽救局势的关键之举。随后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在周恩来、王稼祥等人的大力支持下,毛主席成功进入最高军事指挥层,而后逐步成为党的最高领袖。 当时,以周恩来党内的崇高威望,若想继续稳固一把手之位合乎常情,但他心怀大局,深刻明白唯有毛主席凭借其卓越的军事天赋与领导才能,方可带领红军突出重围,挽救中国革命于危亡之际。事实也证明,毛主席此后展现出了超凡的军事谋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经典战役,彰显出其灵活用兵、出奇制胜的非凡本领,引领红军转危为安。 二、政治才能 西方人有观点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流血的政治,此言不虚,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必然也拥有着出色的政治智慧。 毛主席最大的政治智慧体现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他打破教条主义束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深度结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在领导革命进程中,毛主席还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与独立自主的原则。 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蒋介石态度的变化,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先后历经了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灵活调整,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融合,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凝聚起全国力量共御外敌。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威胁中国边境的复杂局势,毛主席又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果敢担当,力排众议决定抗美援朝,成功捍卫了国家的安全与尊严,也极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文学才能 毛主席的文学造诣同样令人赞叹,他从文能治武的维度,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素养。 毛主席的诗词创作水平极高,其诗词风格雄浑豪迈、意境深远,兼具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如《沁园春・雪》,上阕描绘了北国壮丽的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词句尽显大气磅礴之态,下阕则评论古今英雄,抒发了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豪情壮志,将写景、咏史与抒情完美交织。《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短短几字就生动呈现出红军战士面对长征艰难险阻时的大无畏精神,以文学笔触为革命精神做了深刻诠释。 此外,毛主席的文章也是逻辑清晰、论述有力,像《论持久战》,以严谨的文字从战略高度精准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科学预见战争的发展进程,为全国抗战指明了清晰方向,让文学成为指导实践、凝聚人心的有力思想武器,充分反映出毛主席能够以文学之力辅助政治、军事斗争,做到文治武功相得益彰。 毛主席将文治与武功精妙融合,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从理论构建来看,他既能通过军事实践总结出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经典军事原则,又能以如椽巨笔撰写诸多军事理论著作,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系统的军事思想,为革命武装斗争提供坚实理论根基。在宣传动员方面,他凭借自身文学才华,创作感染力极强的诗词、文章,鼓舞军民士气。 例如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毛主席的诗词广泛流传,让战士们从中汲取到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战斗意志。而且在外交等政治场合,毛主席的言辞往往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既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在谈笑风生间传递坚定的政治立场与外交智慧,让对手不敢小觑。
石平和一般的汉奸就是不一样!首先这可是我国近三十年来第一个官方认证的“汉奸”,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