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因会议机密被泄露,蒋介石大怒,让秘书长吴铁城彻查此事,沈安娜知道后,

吴仁磊说 2025-09-09 09:47:43

1946年,因会议机密被泄露,蒋介石大怒,让秘书长吴铁城彻查此事,沈安娜知道后,主动去找吴铁城,说:“我有一个线索!”   1946年初春的南京城笼罩在紧张气氛中,蒋介石在黄埔路官邸摔碎了三只青花瓷茶杯。

这位国民党领袖刚刚得知自己主持的最高军事会议内容,被完整刊登在《新华日报》头版,"三个月消灭共军主力"的作战计划变成铅字,赤裸裸暴露在公众视野里。

这场代号"雷霆行动"的军事部署会议持续了整整五天,参会者仅限于国民党三十七名核心将领。

会议室门口站着两排宪兵,所有公文包都要经过X光机检查,记录员使用特制密码速记本。

然而会议结束不到四十八小时,共产党控制的报纸就完整披露了作战方案。

根据国民党中央党部值班日志记载,蒋介石在3月17日凌晨紧急召见秘书长吴铁城。

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在回忆录中描述,官邸二楼书房传出持续二十分钟的咆哮声,六名警卫在走廊上面面相觑。

吴铁城离开时脸色煞白,军装后背被冷汗浸透——他得到三天期限揪出泄密者,否则就要"提头来见"。

此时在南京颐和路34号小楼里,穿着阴丹士林布旗袍的沈安娜正在厨房煎中药。

作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机要处首席速记员,她刚刚完成对二十万字会议记录的整理。

药罐里升腾的蒸汽模糊了镜片,她借着擦拭镜片的动作,将微型胶卷塞进板鸭的脖颈处。

这个动作她重复了十一年,从没引起每天上门收垃圾的勤务兵怀疑。

这个戴着圆框眼镜的温婉女子,真实身份是周恩来单线联系的中共特工。

1935年她在上海炳勋速记学校以每分钟200字的速度夺冠,被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看中。

特科负责人王学文在自传里提到,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扎麻花辫的姑娘,后来能打入国民党决策层核心。

国民党党史馆保存的档案显示,沈安娜1939年经朱家骅亲自考核进入中央党部。

她自创的速记符号被称作"沈码",连机要处长都看不懂那些蝌蚪般的曲线。

每天下班后,这些"天书"会由丈夫华明之转写成明文,用米汤写在《中央日报》中缝,通过菜贩子的扁担送往新街口邮局。

吴铁城的调查起初方向正确,他调阅了会议签到簿,发现当天进出人员比备案多了六个。

但当他查到第三个名字时,朱家骅办公室打来电话。

这位国民党元老在日记里写道:"沈小姐品性纯良,若疑其通共,无异指鹿为马。"调查组从此再没踏入过机要处大门。

转机出现在第三天清晨。沈安娜主动走进吴铁城办公室,手里攥着皱巴巴的会议记录纸。

她提到曾在走廊瞥见穿灰布长衫的记者,但细节说得含糊其辞。

时任中央社采访主任的陆铿在回忆录里控诉,当天下午特务冲进编辑部,从他抽屉搜出带速记符号的纸片——那其实是沈安娜前天"不慎遗失"的废稿。

这场闹剧在《中央日报》刊登抗议声明后草草收场。

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陈布雷私下叹气:"查来查去,倒查出个大笑话。"

而真正的关键证据,此刻正裹在婴儿尿布里,由华明之抱着假装生病的女儿穿过封锁线。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现存的一份电报底稿显示,毛泽东在窑洞里看到情报后,用红笔批注:"此件抵得十万兵。"

沈安娜的伪装堪称完美,她在客厅悬挂于右任题写的"精诚团结",每周参加基督教女青年会活动,甚至把女儿送进宋美龄创办的遗族学校。

1947年国民党要推举她当立法委员,她连夜写了七页辞呈,理由是"才疏学浅,难当大任"。

这份辞呈至今保存在台北国史馆,笔迹工整得看不出半点破绽。

1949年2月,南京城飘着开春后的第一场雪。

沈安娜抱着发烧的小儿子走进下关车站,呢子大衣里缝着最后三卷微缩胶卷。

月台上,宪兵仔细检查了她的藤条箱,却没注意孩子尿布里硬邦邦的东西。

当火车鸣笛启动时,这个潜伏了十四年的"速记员"终于露出微笑——胶卷里藏着长江防线上所有明碉暗堡的坐标。

0 阅读:179

猜你喜欢

吴仁磊说

吴仁磊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