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发表后,日军为何不改计划?老蒋:这就是毛泽东的厉害处。1938年,毛泽东

友绿聊历史 2025-09-09 17:44:43

论持久战发表后,日军为何不改计划?老蒋:这就是毛泽东的厉害处。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对战争进行了一番独到的分析,深刻阐述了以弱胜强的必要条件,而令人疑惑的是,这是一份公开性的文章,日军同样看得到,却没有更改作战。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蒋介石曾对此进行过回应,称这是一次彻底的阳谋,日军就算知道抗日大纲,也不敢改变已经定下的作战计划,不得不说,这句点评说的很是贴合实际。   回顾《论持久战》一文被写出的时间,当时日军占据显著优势,国内各类言论甚嚣尘上,很多人甚至都快提出亡国论这类判断了,因此毛主席的想法是这篇文章将对学术界起到影响。   结果这本书在国际范围内引起震动,甚至直接成了军事界的经典之一,但作为《论持久战》针对的主要对象,日本却明显没有提起多少重视,说白了,还是因为两点,心态跟客观事实。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论持久战》出版的时候,日军还在宣扬速胜论,扬言很快就能灭亡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合突然转变态度,用警惕姿态应对,否则就会影响军心。   实际上,日本内部也有相应的学术专家,他们在看过《论持久战》后就选择了上报,希望上级对中方的抗日纲领进行相应部署,但最终没能起到效果,根本原因就是日军只看到眼前。   在他们看来,这些纲领无法建立在缺少枪炮的劣势基础上,以至于日军仍旧抱有傲慢态度行动,比如日本当时的崇仁亲王,他了解到《论持久战》后,立即对军队做出了警告。   但崇仁亲王直接被皇室禁言了,可见当时日本内部充斥傲慢姿态,根本没想着会输,自然也就没必要在意敌军的大纲了,不过,对于这种摆到脸上的战略,日军无论如何都会研究。   问题是日军竟然丝毫没有改动计划,这背后明显还牵扯其他原因,而综合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日军其实没有改动计划的条件,因为毛主席给出的论据都是客观事实,日本不得不依靠。   比如日本面积不大,资源匮乏,如果拖入持久战,日方也不会在国际社会获得侵略战争的支援物资,反观中国却可以凭借被侵略国家的定位获取舆论跟资源支持。   长此以往,中方自然会占据优势,关于这一点,日军也知道,但面对这类客观事实,他们本质上是没办法做出什么有效行动的,只能依靠时间去慢慢积累资源。   另外,毛主席指出胜利的根本在于民众力量,这是中国拥有的有利资源,日本就算要笼络国人,但数量上不可能保障,以至于大多数军民照样能够协同一心共同抗击日寇。   所以说,《论持久战》是一本阳谋战略,就算日军已经研究过,也照样不能对其主战略造成什么干涉,这也是为什么国际社会将其奉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参考资料: 《论持久战》的新时代回响与史鉴价值丨学习时报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友绿聊历史

友绿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