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去世3年的张闻天补办追悼会,陈云突然反悔:我不致悼词! 张闻天1900年出生在上海南汇农村,早年接触进步思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成为首批留学生,在那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1931年,他接到回国通知,与杨尚昆抵达上海,联系上党组织,开始地下工作。那时,他担任宣传部长,积极撰写文章,推动党内宣传。长征期间,红军在湖南通道县时,他支持毛泽东提出的向贵州转移方案,并在通道会议上附议周恩来等人的观点。这为遵义会议打下基础。 遵义会议前,王稼祥询问长征目标,张闻天表示没有明确计划,建议听取毛泽东意见。会议在贵州遵义举行,他起草报告,批判军事错误,支持毛泽东主张。会议后,他负责党内总体事务,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逐步负总责。几年间,他担任中央总书记,有权召集会议,但多次提出让毛泽东接任,都未获批准。他还申请去白区工作,也被拒绝。到六届六中全会,他移交职责,转向宣传领域,继续编写材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投降,东北成为重点。张闻天赶到哈尔滨,与陈云讨论形势,两人决定以农村为基础建立根据地。他去佳木斯,组织围剿当地土匪,动员群众参与,成功抓获匪首,建立革命根据地。1946年,陈云在哈尔滨出席高级干部会议,两人合作发展东北经济,恢复工业生产。新中国成立后,他去苏联从事外交工作,回国后闲居,身体渐弱。1976年7月1日,他因病去世,妻子刘英按其遗愿,将4万元存款作为党费交给组织。 陈云和张闻天从1931年上海地下工作开始,就结下深厚情谊。那时,陈云担任中央特科书记,张闻天接手与共产国际通讯电台,两人先后成为政治局常委,在上海伪装富商交流情报。1933年,他们转移到苏区,亲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对“左”倾路线有深刻反思。遵义会议前,两人交流军事错误,一同支持恢复毛泽东指挥权,并在会上投赞同票。抗战后,陈云去上海和莫斯科,张闻天在中央书记处,两人短暂分开,但胜利后又在东北重逢,共同规划根据地建设和经济恢复。 1979年,中央工作人员联系刘英,告知补办追悼会。她考虑到丈夫与陈云的长期合作,提议陈云致悼词。工作人员转达给在杭州的陈云,他立即表示必须参加。但当提议提到时,陈云拒绝,说让邓小平致词,能提升规格。他解释自己主持即可,但致词人选影响整体级别。刘英理解这个用意,同意调整。邓小平应允承担,筹备组确认决定,继续推进安排。 追悼会定于8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陈云主持仪式,李先念等人与刘英握手致意。老同志们出席,有人回忆张闻天在东北剿匪的作用。邓小平致悼词,代表中央评价张闻天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仪式包括默哀和鞠躬环节。会后,张闻天骨灰安放八宝山,他的贡献得到正式肯定,一生圆满结束。
1979年,去世3年的张闻天补办追悼会,陈云突然反悔:我不致悼词! 张闻天190
混沌于浮云
2025-09-09 18:45:0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