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局座张召忠预测失败了!十年前,张召忠在《海峡两岸》的节目中说道,对于激光武器,可以应用在军方的距离还非常的遥远,现在还看不到哪一天能装备,我不能说再有10年或者20年,这个东西就能够装备军队了,没有。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可谁能想到十年后的今天,在咱们 2025 年的 93 阅兵式上,激光武器不仅亮了相,还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咱们先说说十年前,世界各国对激光武器的研究,还处在不太成熟的阶段。 那会美国算是走在最前面的,他们在 2014 年 9 月,就把一套 30kW 的激光武器系统 (LaWS) 装到了 "庞塞" 号浮动基地上,部署到了波斯湾。 按说这步子迈得不小了,美军自己也说表现不错,能打无人机、小型靶船,甚至 RPG 火箭弹,一次发射成本才 59 美分,听着挺划算。 可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这 30kW 的功率实在不够看,而且受环境影响太大。 局座当时就点出了关键,没有雾霾的时候,激光武器能打 10 公里,有雾霾时就只剩 1 公里了,这武器有什么用,上了战场可不能看天打仗。 而且美国前期投入的资金,那可真是个天文数字,光 2016 到 2020 财年,他们计划在定向能研究项目上花 2.57 亿美元,其中 2016 财年就安排了 3029.1 万美元。 可即便砸了这么多钱,进展却并不理想,他们原本打算把激光武器功率,从 30kW 提高到 100kW 以上,结果到 2019 年还在测试阶段。 更要命的是,美国国防部的研发预算近年来持续下降,2015 年就差了至少 260 亿美元,这直接影响了激光武器等前沿项目的推进速度。 所以当时美国的激光武器看着热闹,实际上离真正实战应用还差得远,这也是局座得出激光武器暂时无法应用战场的重要依据。 局座当时的判断,其实是基于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指挥控制系统跟不上,不知道对方导弹什么时候来;二是受天气影响太大,雾霾、盐雾都能严重削弱激光的威力;三是装备实用性太差,不能适应复杂的战场环境。 这些问题在当时来看,确实是难以逾越的技术鸿。 可谁也没想到,十年后的今天,咱们中国的激光武器竟然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刚刚过去的 2025 年 93 阅兵式上,咱们一下子展出了两种型号的激光武器:LY-1 舰载激光武器系统用于海上防空;另一套体积较小、搭载于卡车之上,专为地面部队提供防护。 这消息一出来,连西方媒体都大吃一惊,CNN 援引澳大利亚专家的话说,中国展示的这些激光设备,在某些方面似乎比西方同类装备更先进。 这可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咱们科研人员日复一日的艰苦奋斗。 就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志远教授带领的团队来说,他们研发出了一种特殊的锂铌晶体,能把发射高频激光的精密装置,缩小到一块晶体大小,这意味着以前得装在战舰上的大型设备,现在能缩小到手提包那么大,装在飞机、坦克上,甚至让士兵随身携带。 清华大学的柳强教授评价说,这是一项突破性成果,以前从来没有人能用这么小的装置,发射如此高频率的激光,别看这只是小小的一步,却是从实验室走向实战应用的关键一跃。 局座当年之所以会做出那样的 "战略误判" ,也不能全怪他,毕竟当时咱们的科研实力,还没完全展现出来,很多核心技术都处于保密状态。 再说了,谁能预料到中国科技,会以这么爆炸式的速度发展? 十年前,恐怕没人敢想,咱们能在激光武器领域走到世界前列,可现在事实就摆在眼前。 如今LY-1 的亮相,也向全世界亮明了信号,中国已经具备自主研发尖端武器的能力,不再受制于人。 而且咱们的国防科技水平,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甚至领先。 中国有决心、更有能力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正如外媒所说,"中国军队的技术非常先进,但最重要的是,它几乎可以自主建造所需的一切"。 从局座的预测到今天 LY-1 的惊艳亮相,这十年的跨越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突破,更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工业水平和民族自信心的全面提升。 它告诉我们,在新中国,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我们下定决心,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这就是中国速度,这就是中国力量,这就是我们应该为之自豪的新中国!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台湾新党创始人王建煊发文:“如果大陆武统台湾,台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台湾省,一
【59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