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2001年,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当时的竞争对手包括巴黎、多伦多和伊斯坦布尔,这些城市不仅有丰富的办赛经验,还有西方国家的鼎力支持。 北京申奥团队面对的挑战可不小。 他们带着厚厚的规划方案,满世界飞来飞去做陈述。 从场馆布局到交通安排,从环境治理到志愿者培训,事无巨细都要详细说明,投票时,北京最终以56票的微弱优势胜出。 但拿到举办权后的日子更不好过,国际奥委会的考察团像个严苛的教导主任,三天两头来北京挑刺。 场馆建设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连鸟巢和水立方这样的地标建筑都被要求反复调整设计。 为了达到空气质量标准,北京下了血本,数百家工厂被迁出市区,燃煤锅炉全面改造,公交车和出租车换成清洁能源,市民还要配合单双号限行,出行确实受了不少影响。 财政投入更是惊人,光是场馆建设和城市基建就花了3100多亿元,地铁线路一下子增加了200公里。 安保投入超过20亿美元,170万志愿者参与其中,工作人员更是连轴转,经常加班到深夜,为的就是不让任何环节出差错。 最让人憋气的是,付出了这么多,国际奥委会的评价却很吝啬,他们对北京的表现总是不冷不热,动不动就拿出放大镜找毛病,甚至连志愿者的笑容弧度都要挑剔。 这种事后想想都觉得窝火,但当时的中国确实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只是谁能想到,短短十几年后,奥运会的光环会褪得这么快。 这段历史给我们上了一课,实力才是硬道理,面子工程不值得过分追求,当年那些让我们憋屈的经历,现在想来反倒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现在的奥运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香饽饽了,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形势可以说是惨淡,连个像样的候选城市都找不到。 卡塔尔虽然说95%场馆都准备好了,但谁不知道那边夏天高温能把运动员热趴下,南非想在非洲办第一届奥运,可基础设施都还没跟上。 反观近些年办过奥运的城市,一个比一个惨,东京奥运亏了210亿美元,里约的场馆成了流浪汉住处,雅典更是因为奥运债务拖垮了经济,就连号称底子厚的巴黎,现在也为超支的预算发愁。 看到这种情况,国际奥委会坐不住了。巴赫主席开始对中国示好,希望中国能接手2036年奥运会。 他们甚至主动放宽了申办条件,还提供补贴,这态度转变也太快了,跟当年对中国百般挑剔的样子判若两人。 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急于证明自己的国家了,近年来,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已经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实力。 国际赛事组织能力?中国有的是;世界级场馆?中国建得起,但问题是:值不值得? 把办奥运的钱用来修乡村公路、建学校、发展科技,不是更实在吗?那些赛后闲置的场馆维护费用,还不如用来改善民生。 现在的咱们,已经学会了用最务实的态度来权衡得失。 从2008到2036,短短不到三十年,中国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那个渴望通过奥运会来证明自己的国家,而是能够自主决定要不要接这个“烫手山芋”的大国。 这种转变,恰恰证明了中国的真正崛起。 当年受过的委屈没白受,那些经历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把老百姓的日子过好,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投入的事业。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这么多人念叨朱婷,我想对朱婷说2句“肺腑之言”第一句,千万不为所动。表面上这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