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秒拒HR! 补贴12万也白搭? “即插即用”四个字,把大学四年的实验报告、社团奖杯、绩点排名一键格式化。企业嫌培养慢,学生嫌工资低,两边算盘噼啪响,中间夹着一纸三方协议,像过期船票,谁都上不了岸。 怪谁?企业把“三年跳槽六成”当原罪,却忘了自己也没给过安全感:试用期打八折、社保按最低缴、项目一砍人先走。高校把课程表焊死在2010版,老师自己都没进过智能工厂,却让学生毕业即巅峰。学生更分裂:左手考研缓冲,右手考公保底,中间简历海投,技能栏里永远写着“精通Office”。 破局的路子其实已亮灯:深圳砸钱,招一个应届生补贴三万,换的是企业愿意“先输血再造血”;华为把课堂搬进产线,一年理论一年实操,毕业就是中级工程师,跳槽率直接腰斩;字节干脆把学历栏删了,上来就给一套代码实战,能跑通就发Offer,管你是985还是专升本。 说到底,人才不是商品,是半成品。谁肯下场一起雕刻,谁才能拿到未来的溢价。 把应届生当“人”而非“人头”,市场才能真正回血。
一条“地缝”梗,把武大送上热搜。浙大升旗照刷屏,武大被点名“找缝”,火药味浓得
【7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