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将一小战士推进狼狗群,一瞬间,一群狼狗张开血盆大口,恶狠狠的扑上来,谁知,小战士的一个动作,狼狗吓得掉头就跑! 1937年,当南京城被日军的铁蹄踏破之时,日本军方正在悄然实施另一项令人毛骨悚然的计划:培育一种特殊的攻击犬种,作为对付中国人民的"嗜血利器"。 这些被军方精心选育的犬只,是将德国牧羊犬的强壮体格与日本土佐犬的凶猛性格相结合,通过特殊杂交,培养出体型威猛、咬合力惊人的"狼犬"。 起初,这些幼犬被投喂活禽,以激发其捕猎本能,随着训练的深入,日军开始让它们啃食活体动物,甚至在食物中混入人血,以培养其对人类气味的敏感度。 更为骇人听闻的是,当这些犬只成长到一定阶段后,日军竟然强迫它们啃食活人,通常是被俘的中国平民或战俘。 日军军官还会定期让这些犬只互相厮杀,优胜者得以存活并获得更多食物,败者则被淘汰。 这种近乎变态的"优胜劣汰"机制,最终培养出了一批对日本人言听计从、对中国人则极度凶残的"狼犬部队"。 这些被驯化的"狼犬"很快成为日军实施暴行的得力工具,在华北地区的多个村庄,日军会将不配合的村民直接扔给这些恶犬,任由其撕咬致死,以此震慑其他村民。 然而,面对如此残酷的手段,中国军民展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非凡的智慧。 1938年春,在河北某县,一名被俘的年轻八路军战士在遭受日军严刑拷打后仍坚贞不屈。 恼羞成怒的日军将他投入了恶犬群中,这位小战士在参军前曾是太行山区的猎人,深谙与野兽搏斗之道。 当第一只恶犬扑来时,他不退反进,敏捷地避开其扑咬,同时抓住时机,一把抓住犬只的下颚,凭借惊人的力量将其舌头硬生生拔出。 这一幕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日军士兵,其余的恶犬见状,竟然不敢再上前。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狼犬”带来的威胁,中国警犬专家们,包括我国警犬训练的先驱董翰良,训练出了一种独特的“板凳狗”。 这些身材矮小的中华田园犬,凭借其灵巧和低矮的优势,能够钻到高大日本狼狗的颈下,直接咬断其喉咙。 随着1945年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这些曾是日军恐怖象征的"狼犬"失去了依附,沦为"丧家之犬"。 中国军队曾尝试对被俘获的犬只进行再训练,希望消除其凶性,但收效甚微,这些犬只对日本指令的顽固忠诚,使得它们难以被彻底改造。 如今我们必须铭记历史,直面过去,并从中汲取教训,那些被"狼犬"撕咬的生命,那些在残酷环境下仍然抗争的勇士,他们的精神需要被传承。
苏军究竟是怎样对待日本战俘的?曾经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这么说的:“上级通知说要押
【205评论】【1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