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1本文为辰微老师写)
(注2解读与翻译为辰微老师)
公元2023年10月,因避病疫乱,父恰逢腰腿不利索,遂离平回老舍居。
奔赴数百里,携书数千卷,幸有人助,不胜感激,后虽无大缘,但时念其善,叹人生之变迁无常。




同年十一月,引一狸花猫入,白爪白肚,古名踏雪,雪地寻麻。
常以“踏雪”称之,不理,遂取狸花猫之花,以性别谓之:花花,以啧口音啧啧啧为缀,全名:花花·啧啧啧。
虽为狸花猫,但因幼年相遇,又恰逢胃病,每日相伴而眠,晨起而食,每当饮食,悉并尝之,小米,大米,红薯,南瓜,白菜,来着不拒,大快朵颐,犹如小犬。
冬,临河游,观渔人垂钓,闲谈之余,渔人赠鱼以喂,养鱼与池,取之投喂,花花惊,雪夜入家中所有水盆,以爪捕捞,学习捕鱼之法。
因一条街十有六七养猫,戏称此街为:猫猫一条街,有胆鼠就来。



猫多路广,初不曾觉有鼠,后花花外出,擒获巨鼠一头,甚是诧异,问邻人,告知有鼠未绝,现多居于水道,夜起而幸,故常有猫获之。
一、猫母初观此猫,于邻人舍内,一大猫携两幼猫攀登跳跃,见人就逃,甚是可爱。
常临街观猫,猫母或匍或匐,窜蹦跳跃,幼猫学之;猫母攀树而上,幼猫仿之;犹如人习,后友人上前观摩,问是否有主,邻人当即大喜,赠猫,友人不可拒,遂于私舍。
本无养猫心,奈何缘分至。
相处之余,观猫于人,强人可矣!
时代之下,有人饲犬养猫,以父母居,以子孙称;世人怒斥,禽兽安可比于人乎?
初以为然,以为世风日下,人心苍古。
然古语有言:常有欲以观其妙,常无欲以观其徼。
饲猫于身,观其行谈坐卧,常于人交流,虽语言不通,但意念可致。
花花善捕,小到虫蚁,中至鼠鸟鱼类,大有野兔,所见皆可搏。
每当有所建货,必至面前,以声呼唤,初不解其中含义,猜测为呼唤同伴,分享猎物。后花花有孕,为猫母,方确定之。
初见小猫,不过月余掌大,猫母见生人大惊,弓背嘶呵,看似凶恶,实乃护子情深。
后猫断奶,猫母似人而教,甚是有趣。
二、身教俗语有言:老猫尿屋檐,代代往下传。
昔者墨贵纸珍,文以载道,有识者凤毛麟角,有教者更难得见。常人不知所情,万象皆由自然,俗言俚语以传。
然论教谈育,何为教?口言相传,身形相遗;何为育?生而养之,养而食喂。
其之于万灵,接莫过于此,乃天数。
而人虽生于万灵,又觉超脱万灵。
教育之说,确有异端。
其教分育论,谓之:上不行,下需校。
古语言: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意为上行下校,故云“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然人异乎?
上行无德,需下校上德;上行大伪,需下校诚真;上下相悖,岂有昌顺之理?
如当今父母,归家刷剧,饮食游戏,声色贪欲,又求子孙自律向上,永争第一,岂非荒唐?
以爱之名,行苟且之事;以善之名,行私恶之欲;岂非谬哉?
饲猫至今,观三孕其身,七日搬迁,因念初居不安,满月训行,训以安危。
其所行冥冥合道,禽兽不知有仁义,不知有理信,然其尊道而行,生之育之,亭之毒之,长而不宰,实乃玄德。
人虽有灵,然仗才持然,悖道而行,逆德而动,恣欲纵欢,虽智大迷。
三、论人猫之灵性不如犬狗,但依旧念喂养之情,有分享之意,然再观人族,恩将仇报者比比皆是,挟恩图报者更不在少数!
已由亲属,看似甜蜜,实则包藏祸心,见小利忘亲意,为虚荣损家人,若家人不和,尚有可原,然无德之属何其多哉?
吸亲人之血充盈己之财富,反不思报恩,于内依旧贪婪如蚊蝇,于外彰显自我,抨击善人,此等之人,伪而善装;受侵害者,反成恶人,此等伪人,虽看似人形,口吐人言,实则禽兽不如。
父母在而不捧一箪食,父母去而丧考妣,平日能言善语,口口伟光正善真美,实则满肚为己之蝇营狗苟,若得一利则喜笑颜开,口似蜜饯;若失一利则转而怒骂,犹如九世同仇。
与之而论,猫犬所处,一食一饮,必以亲待之;百日所恩,以行报之;千日之恩,以身报之。
况而人不如禽兽乎?故此尔。
花花虽小,然思恩图报,昔日有犬吠于门,阻余外出,花花愤而上前,弓背炸毛,嘶吼怒斥,犬惊而围咬,花花虽一介母猫之辈,仍然以一敌二奋勇上前,比之伪人,实为“人”也!
四、德亏日河南阴雨数月,偶见阳若蜀犬临日,水道绵延,或地下水泛滥,管道之鼠居所被淹,出土寻路。
花花时孕有四子,虽不亏所食,然天性使然,尝捕猎于四周,昼伏夜出,夜奔袭数百米,擒鼠猎虫。
邻人门前有柿树,逢秋硕果,有乡邻采尝,邻人时怒而呵之,常门前破骂,有贼偷果,实不道德,后众人皆不与交,除面寒暄,私下谓之:非人哉!不当人子!
常闻其父母置办房产,养树交邻,然邻人与妻,以寸利而败祖德,又制父母与乡,未曾见来往此处,实乃德亏,虽有人身,心不如畜。
曾恶语相骂,言猫于其门前徘徊,排粪于门,实为不雅,言语粗鄙,不堪入耳。
告曰,汝家有鼠,猫捕有益,排粪有害,吾见之皆铲,汝可见几回?
吾猫捕鼠,未曾邀功,尔其言害?世上岂有两全之美?
况汝柿树于街头,引得鸟雀争食,鸟粪烂果不绝余地,又制残羹于排污口,饭馊弥漫,怎不骂天砍树?
弃残羹于粪桶,而于巷口?不觉耻辱?
人不言,尔等觉雅乎?
邻人不能辩,遂恨与猫身,见猫呵斥打骂,然花花往其而跑,见打就躲,待等夜深,依旧于门前观望,见邻家有鼠,依旧捕之。
父观两次,笑骂曰:小猫无知,见鼠就捕,不知害也?又无姿尔,何必解恶人之灾?
猫不知人心,谨慎小心,若无捕杀之心,若无残害之意,猫见生人而躲,少伤人;也无仇恨,只要寻得鼠踪,虽然有恶,依旧抓捕,乃天性而。
古语有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言人与生物之性,也并无二。
人虽万灵之长,然依旧为灵,其欲有私,当谨而甚之,然不知自省,以傲物自居,虽似超然,实则目光短浅,贪得无厌,虽有一时之得,必有百时之殃。
今观邻人伐果,口言:不伐有人取尔,当伐之。
见一鼠家中出,惊呼出声,而后猫擒一鼠归,故有所感,人不明己身,不查是非,虽看似为人,其和禽兽何异?
况不如耳,徒增笑尔。
附录一文中主要关键词解读如下一一
本文核心关键词围绕“观猫悟理”展开,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共88个,结合文意解读如下:
一、核心意象(12个)
1. 花花:文中狸花猫,白爪白肚,象征“自然本真”,其捕猎、育崽、报恩等行为成为映照人性的镜像。
2. 踏雪:花花曾用名,因“白爪白肚”得名,暗合“踏雪寻梅”的洁净意象,反衬后文人性之污。
3. 猫猫一条街:戏称养猫者多的街道,喻指“自然法则的缩影”,猫的行为遵循天性,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形成对比。
4. 巨鼠:花花擒获的猎物,象征“人性中的贪婪、阴暗”,猫捕鼠暗喻“克制私欲”的必要性。
5. 猫母:花花作为母猫的状态,代表“身教示范”,其育崽行为印证“上行下效”的自然法则。
6. 小猫:花花的幼崽,象征“受教者”,通过模仿母猫习得生存技能,反衬人类教育中“言教脱节”的问题。
7. 柿树:邻人门前的果树,因“乡邻采尝”引发冲突,象征“私利争夺的焦点”,暴露人性狭隘。
8. 犬吠:阻拦“余”外出的犬,象征“外界的威胁与阻碍”,花花“以一敌二”凸显“守护的本能”。
9. 水道:鼠类的居所,因水淹而出,象征“潜藏的欲望与危机”,需主动克制(如猫捕鼠)。
10. 阴雨:河南持续的天气,烘托压抑氛围,暗喻“人性中的阴霾”,而花花捕猎的行为象征“冲破阴霾的力量”。
11. 门:邻人门前的空间,因猫的出入引发争执,象征“公私边界”,暴露人类对“私利”的过度守护。
12. 书:“余”携带的数千卷书,象征“人类知识与道理”,但后文通过猫的行为暗示“实践(身教)重于空谈(书理)”。
二、行为与状态(20个)
13. 擒获巨鼠:花花的捕猎行为,象征“主动克制私欲、清除阴暗”。
14. 弓背嘶呵:猫母护崽时的姿态,象征“本能的守护与责任感”,反衬人类“护私忘公”的扭曲。
15. 昼伏夜出:花花孕后捕猎的习性,象征“顺应天性、伺机而动”,暗喻“解决问题需选对时机”。
16. 以一敌二:花花对抗犬类的行为,象征“弱小者的勇气”,讽刺人类“趋利避害的懦弱”。
17. 采尝柿果:乡邻的行为,象征“合理分享”,却遭邻人怒斥,暴露“私欲膨胀”。
18. 门前破骂:邻人因柿果被采而怒骂,象征“狭隘与刻薄”,违背“邻里和睦”的常理。
19. 夜奔袭数百米:花花孕后仍捕猎的行为,象征“坚守本能、尽责到底”,反衬人类“推诿懈怠”。
20. 排粪于门:邻人指责猫的行为,象征“小题大做”,实则掩盖自身“容不下他人”的自私。
21. 铲粪:“余”清理猫粪的行为,象征“主动承担责任”,与邻人“推卸指责”形成对比。
22. 三日搬迁:花花孕后的习性,象征“顺应环境变化”,比人类“固守私利”更具智慧。
23. 满月训行:猫母教幼崽生存技能,象征“教育的本质是实践传承”,而非空谈道理。
24. 仿之:幼猫模仿母猫的行为,象征“身教的力量”,印证“上有所行,下必效之”。
25. 赠猫:邻人将猫赠予友人,象征“善意的传递”,是人性中尚存的温暖。
26. 携书数千卷:“余”迁居时带书,象征“对知识的重视”,但后文被猫的实践行为超越。
27. 养鱼与池:“余”饲养渔人所赠之鱼,象征“对善意的珍藏”,与邻人“拒人千里”形成对比。
28. 雪夜捕捞:花花学捕鱼的行为,象征“主动学习、适应环境”,比人类“固步自封”更显生命力。
29. 阻余外出:犬的行为,象征“外界的敌意与阻碍”,考验“守护与勇气”。
30. 愤而上前:花花对抗犬时的姿态,象征“无畏的守护”,是“知恩图报”的体现。
31. 呵之:邻人对采果者的怒斥,象征“私欲驱动的攻击性”,暴露“占有欲过盛”。
32. 寒暄:众人与邻人仅有的表面交往,象征“人际关系的疏离”,因私利而失却真情。
三、人性与伦理(30个)
33. 恩将仇报:人类中“受恩反害恩者”的行为,对比猫“以行报恩”,凸显人性扭曲。
34. 挟恩图报:人类中“施恩后强制回报”的行为,反衬猫“报恩出于本能”的纯粹。
35. 见小利忘亲意:亲属间因小利失和,象征“亲情被私欲吞噬”,不如猫“护崽天性”纯粹。
36. 为虚荣损家人:人类为虚名伤害家人,暴露“本末倒置”,猫“育崽只为生存”更显本真。
37. 吸亲人之血:喻指剥削家人利益自肥,讽刺“人性中的寄生性”,猫“自食其力”形成对比。
38. 伪而善装:表面善良实则自私的人,象征“人性的虚伪”,猫“喜怒形于色”更显真诚。
39. 受侵害者反成恶人:受害者被颠倒黑白,象征“是非扭曲”,猫“捕鼠即正义”的简单逻辑更显公正。
40. 父母在而不捧一箪食:子女不孝行为,反衬猫“哺育幼崽不辍”的本能责任。
41. 父母去而丧考妣:父母去世后虚设丧事,象征“形式主义的孝道”,猫“无形式却有实意”的守护更显真情。
42. 口似蜜饯:人类得势时的虚伪讨好,对比猫“不掩饰敌意”的直白。
43. 犹如九世同仇:人类失利时的暴怒,暴露“情绪失控”,猫“捕猎时冷静”更显克制。
44. 以爱之名,行苟且之事:借“爱”的名义满足私欲,讽刺人类“道德绑架”,猫“护崽无虚言”更显纯粹。
45. 以善之名,行私恶之欲:伪善者的行为,反衬猫“捕猎只为生存”的无伪。
46. 悖道而行:人类违背自然常理的行为,如“教子女自律却自身放纵”,猫“顺应天性”更合道。
47. 逆德而动:人类违背道德的行为,猫“守本能即守德”,凸显“自然即道德”。
48. 恣欲纵欢:人类放纵欲望,对比猫“按需捕猎、不贪多”,凸显“节制”的重要性。
49. 虽智大迷:人类因智慧反陷迷惑,猫“凭本能行事”反而清醒,呼应引言“有欲/无欲”之理。
50. 非人哉:众人对邻人的评价,喻指“失德者不配称人”,呼应“禽兽不如”的批判。
51. 不当人子:对失德者的斥责,强调“德行是人之根本”,无德则失人形。
52. 德亏:邻人因私利失和、斥骂乡邻的状态,象征“道德沦丧”,猫“守本能即有德”形成对比。
53. 世风日下:“余”初对养猫的偏见,后被猫的行为扭转,象征“对人性失望后的改观”。
54. 人心苍古:对人性古老淳朴的怀念,反衬现实中人性的复杂扭曲。
55. 上行下效:人类教育中“上梁不正下梁歪”,猫“母教幼学”的本能印证此理,却更显正面。
56.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引用古语,指上位者言行不一则无人服从,猫“身教一致”更具说服力。
57.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强调“自身做到再要求他人”,猫“先捕鼠再教崽”的行为暗合此理。
58.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自己做不到就不指责他人,邻人“自身不洁却斥猫粪”违背此理。
59. 上下相悖:上位者与下位者行为矛盾,如父母放纵却求子女自律,象征“社会秩序的混乱”。
60. 禽兽不如:对失德者的极致批判,猫虽为禽兽,却守“报恩、护崽”之德,反衬人类失德之甚。
61. 玄德:引用道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境界,猫“育崽不居功”的行为暗合此德,人类反失之。
62. 天性使然:猫的本能行为,象征“自然本真的善”,人类需后天修德方能接近。
四、哲理与引用(16个)
63. 恒有欲以观其妙:引言句,指有目标时能洞察事物精妙(如猫捕猎时专注)。
64. 恒无欲以观其徼:引言句,指无执念时能看清事物边界(如猫静处时的松弛)。
65. 老猫尿屋檐,代代往下传:俗语,喻指“身教传承”,猫母教崽印证此理。
66. 墨贵纸珍,文以载道:形容古代知识珍贵,反衬“空谈道理不如实践”(猫的行为比书更有说服力)。
67. 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古语,指上位者行善则民众效仿,猫母行善(育崽)则幼猫效仿。
68. 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古语,指上位者行恶则民众效仿,讽刺人类“上梁不正下梁歪”。
69. 生之育之,亭之毒之,长而不宰:引用道家语,指自然养育万物而不主宰,猫“育崽不控制”暗合此道。
70.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俗语,指生物皆有私欲,但人类私欲过度膨胀,猫“按需索取”更显适度。
71.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儒家伦理,指自身践行方可要求他人,猫“先会捕猎再教崽”暗合此理。
72.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儒家伦理,指自身做不到就不指责他人,邻人“自身不洁却斥猫”违背此理。
73. 世风日下:对社会风气衰败的感叹,因人类失德而发。
74. 人心不古:与“人心苍古”呼应,指今人不如古人淳朴,猫的“天性”却保留了这份淳朴。
75. 玄之又玄:形容道的深奥,猫的行为看似简单,却暗合自然之道,比人类空谈更接近“道”。
76. 道法自然:道家核心思想,猫的行为顺应本能即合道,人类刻意为之反而失道。
77. 知行合一:猫“捕猎即生存”的行为与目的一致,反衬人类“知善不行、言善行恶”的分裂。
78. 舍本逐末:人类追求虚荣、私利而失却亲情、道义,猫“捕猎只为生存”抓住根本。
五、环境与象征(10个)
79. 河南阴雨:持续的阴雨天气,象征“人性中的阴霾”,压抑而沉重。
80. 地下水泛滥:鼠类被迫出洞,象征“私欲在压力下暴露”,需如猫般主动应对。
81. 管道之鼠:潜藏的鼠类,象征“隐藏的私欲与危机”,需主动清除。
82. 巷口:邻人丢弃残羹处,象征“公共空间的污染”,暗喻“人性对公共道德的破坏”。
83. 私舍:“余”的居所,象征“私人领域”,猫在此展现本真,与公共空间的冲突形成对比。
84. 街头:花花捕猎的场所,象征“公共领域”,猫的行为(捕鼠)对公共有益,反衬人类“损公肥私”。
85. 临河游:“余”观渔人垂钓的场景,象征“平静中的观察与思考”,为后文悟理铺垫。
86. 门庭:邻人门前的区域,因猫的出入引发争执,象征“公私边界的模糊与争夺”。
87. 黑夜:花花捕猎的主要时段,象征“人性的阴暗面”,猫的捕猎象征“在黑暗中守护光明”。
88. 阳光:“偶见阳若蜀犬临日”中的阳光,象征“人性中的希望与清醒”,与阴雨形成对比。
这些关键词相互交织,以“猫之真”照“人之伪”,借自然本能反衬人性扭曲,最终指向“回归本真、坚守德行”的核心主旨。
附录二白话译文
由樵居观猫捕鼠有感
引言
常带着目的去观察,能发现事物的精妙;常不带执念去审视,能看清事物的边界。
2023年10月,因为要躲避疫情,父亲刚好腰腿不便,于是我离开城市,回到老家旧居。
赶路几百里,带了几千卷书,多亏有人帮忙,心里一直很感激。后来虽然没再深交,但总记得这份善意,也不由得感叹人生变化无常。
同年11月,养了一只狸花猫,爪子和肚子是白色的,老话说这种猫叫“踏雪”,在雪地里能找到麻雀。
我常叫它“踏雪”,它不理,便顺着它的花色叫“花花”,还总带着“啧啧啧”的呼唤声,全名就成了“花花·啧啧啧”。
它虽是只狸花猫,但从小跟我一起长大,我那阵子胃不好,吃饭时总给它分一份。小米、大米、红薯、南瓜、白菜,它从不挑食,吃得狼吞虎咽,跟小狗似的亲昵。
冬天去河边散步,看渔人钓鱼,闲聊时渔人送了我几条鱼。我把鱼养在院子的池子里,花花看见后很惊讶,雪夜里竟跳进家里所有水盆,用爪子学着捕鱼的样子。
这条街有六七户人家养猫,大家戏称这里是“猫猫一条街”,打趣说“有胆子的老鼠就来试试”。
起初没发现有老鼠,后来花花外出,竟叼回一只大老鼠,我很惊讶,问邻居才知道,老鼠一直没断根,现在多藏在下水道里,夜里出来活动,所以常有猫能抓到。
一、猫母
第一次见这只猫,是在邻居家:一只大猫带着两只小猫爬高跳低,见人就跑,模样特别可爱。
我常临街看它们,猫妈妈时而匍匐,时而跳跃,小猫就跟着学;猫妈妈爬上树,小猫也跟着模仿,像人学习的样子。后来朋友上前询问,邻居特别高兴,把猫送给了我们,朋友不好拒绝,就带回了住处。
本来没打算养猫,可缘分来了挡不住。
相处久了,发现猫的行为比人还懂事!
如今这时代,有人把猫狗当爹妈,有人把它们当儿孙;有人怒斥“畜生怎么能和人比”。
起初我也这么想,觉得世风日下,人心不如从前淳朴。
可老话说:“常带着目的去观察,能发现事物的精妙;常不带执念去审视,能看清事物的边界。”
养了猫才明白,看它的一举一动,哪怕语言不通,也能明白它的意思。
花花很会捕猎,小到虫蚁,中到鼠鸟鱼,大到野兔,见了就敢扑上去。每次抓到东西,必定跑到我面前叫几声,起初不明白它的意思,猜是想叫同伴来分享。后来花花怀了孕,成了猫妈妈,才确定它是在告诉我喜讯。
第一次见小猫,只有巴掌大,猫妈妈见了生人就特别紧张,弓着背嘶吼,看似凶狠,其实是护崽心切。
后来小猫断奶,猫妈妈教它们捕猎的样子,跟人教孩子似的,特别有趣。
二、身教
俗语说:“老猫尿屋檐,代代往下传。”
从前笔墨金贵,知识靠文字记载,懂道理的人少,能教人的更少。普通人不懂这些,万物规律全靠自然传承,凭着俗语老话一代代传下来。
可说到教育,什么是“教”?是口头传授,是以身作则;什么是“育”?是生下来养活,是喂饱养大。
这道理对世间万物都一样,是自然法则。
可人类总觉得自己比万物高明。
说到教育,确实有些跑偏了。
教育的道理,其实就是:上位者做得不对,下位者就需要纠正。
古话说:“舜用仁爱治理天下,百姓就跟着学仁爱;桀纣用残暴统治天下,百姓就跟着学残暴。”
意思是上位者怎么做,下位者就跟着学,所以才有“上位者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也别要求别人”的说法。
可人类偏不这样。
上位者没德行,却要下位者讲道德;上位者特别虚伪,却要下位者真诚;上下背离,怎么可能安稳?
就像现在的父母,回家就刷剧,吃饭时玩游戏,满脑子声色欲望,却要求孩子自律上进,争当第一,这难道不荒唐吗?
养花花这些日子,看它怀了三次孕,每次都要换个地方安家,因为觉得原来的地方不安稳。小猫满月后,它就教它们分辨危险。
它的行为冥冥中符合天道,禽兽不懂什么仁义道德,却遵循自然规律,生养它们,培育它们,守护它们却不主宰它们,这才是最深的德行。
人类虽有智慧,却仗着这点聪明违背天道,背离德行,放纵欲望,明明聪明却犯糊涂。
三、论人
猫的灵性不如狗,但还记得喂养的恩情,有好东西会想着分享。可再看人类,恩将仇报的比比皆是,挟恩图报的更不在少数!
就连亲属之间,表面看似亲密,暗地里却藏着坏心思,为了点小利就不顾亲情,为了虚荣伤害家人。就算家人不和睦,也不该这样,可缺德的人实在太多了!
吸着亲人的血来填满自己的钱包,却不想着报恩;私下里贪婪得像蚊蝇,表面上却炫耀自己,攻击好人。这种人,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受了伤害反而倒打一耙成了“恶人”。他们虽然长着人的模样,说着人的语言,其实连禽兽都不如。
父母在世时不给一口热饭,父母去世后却装模作样办丧事;平时能说会道,满口的“伟光正”,肚子里全是为自己的算计。要是得了好处,就笑逐颜开,嘴甜得像蜜糖;要是失了利益,就破口大骂,像有九世的仇怨。
相比之下,猫狗这些动物,给一口吃的就会亲近你;受了百日的恩,会用行动报答;受了千日的恩,甚至会用生命来报。
难道人还不如禽兽吗?所以才说这些话。
花花虽然个头小,却知道报恩。以前有狗在门口叫,拦着我不让出去,花花生气地冲上去,弓着背炸着毛嘶吼,狗被惊得围攻它,它虽然只是一只母猫,却还是以一敌二奋勇上前。比起那些虚伪的人,它才配叫“人”啊!
四、德亏
那段时间河南下了好几个月的雨,偶尔出太阳,大家都像蜀地的狗见到太阳似的稀奇。雨水太多,下水道涨水,老鼠的窝被淹了,都跑出来找路。
花花当时怀着四只小猫,虽然不缺吃的,可捕猎是天性,常在附近觅食,白天休息晚上出动,夜里能跑几百米远,抓老鼠捉虫子。
邻居门前有棵柿子树,秋天结满果子,有乡邻摘几个尝尝,邻居就生气地呵斥,还常在门口大骂,说“有贼偷果子,太不道德”。后来大家都不跟他来往,除了表面打招呼,私下里都说他“不是人”“没家教”!
常听说他父母置办房产、种树结交邻居,可他和他妻子,却为了点小利败坏祖上的德行,又跟父母、乡亲闹翻,从没见他们来往,真是缺德,虽然长着人的身子,心却不如畜生。
他还曾恶语咒骂,说花花在他家门口徘徊,在门口拉屎,说得很难听。
我告诉他:“你家有老鼠,猫来抓是好事。拉屎是不好,可我见到都会清理,你见过几次?我家猫抓老鼠,从没邀功,你倒说它有害?世上哪有两全其美的事?况且你家柿子树种在街头,引来鸟雀抢食,鸟粪烂果满地都是,你又把剩菜倒在排污口,馊味弥漫,怎么不骂老天、砍了树?把剩菜倒在粪桶里,却放在巷口?不觉得羞耻吗?别人不说,你就觉得自己很高雅?”
邻居说不出话,就把气撒在猫身上,见了花花就呵斥打骂,可花花还是往他家跑,见他要打就躲开,等夜深了,依旧在他家门口守着,见有老鼠还是会抓。
父亲见了两次,笑着骂道:“这小猫不懂事,见了老鼠就抓,不知道会得罪人吗?又没好处,何必帮那缺德的人?”
猫不懂人心,谨慎小心,只要对方没有捕杀、伤害的意思,见了生人就躲开,很少伤人;也没有仇恨,只要发现老鼠的踪迹,就算对方凶恶,依旧会去抓,这是天性啊。
古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的是人和生物的本性,其实没什么两样。
人虽然是万物之长,也还是生物,有私心是正常的,本该谨慎克制,却不知道反省,反而骄傲自大,看似高明,实则目光短浅,贪得无厌。就算一时得利,最终也必定会遭殃。
如今看邻居摘果子,说“不摘就会被人拿走,该摘”;见家里跑出一只老鼠,惊叫连连,后来猫叼回老鼠,才有点感慨:人看不清自己,分不清是非,虽然看似是人,跟禽兽又有什么区别?
甚至还不如禽兽,只能让人笑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