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原内蒙古自治区军区司令员兼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主任,开国中将原21军军长滕海清(前左三)携夫人王彬(后右一)重返21军探望时,21集团军军长裴怀亮(左一),政委李宝祥(左二)等到宝鸡车站迎接老军长滕海清夫妇时的照片。 滕海清1909年3月2日出生在安徽金寨一个贫穷农户家庭,从小替地主放牛维持生计。这样的日子让他早早接触到底层百姓的苦难。15岁时,他离开家乡,到霍山县一家茶馆打工,负责烧水和端茶。在那里,他听到各种消息,包括红军的事迹。1930年,红军来到霍山县,他加入了队伍,成为一名战士。次年1931年,他参加战斗,加入敢死队,表现出勇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开始,他经历多场战斗,多次受伤,但坚持跟随部队。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苏区西征入川,参加开辟川陕苏区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任巴中游击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红30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 长征途中,他身负重伤,但拄拐杖跟随队伍前进。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在八路军129师任385旅教导大队大队长。1938年3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8月中旬经武汉到确山县竹沟镇,后加入新四军。在彭雪枫指导下,他提升军事技能,使用游击战术打击日伪军。在皖北芦家庙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取得胜利。1944年彭雪枫牺牲后,他继续作战。1937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团一营副营长,后改任三八五旅教导大队大队长。这些经历让他从普通士兵成长为指挥员。 解放战争中,他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军长。参加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在淮海战役中带领部队俘虏数万敌军。新中国成立后,他指挥部队解放舟山群岛,参与浙东、浙南、闽北剿匪行动,维护社会秩序。1950年任21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之后历任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这些职务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在担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时,滕海清错误发动了“内人党”事件,给当地百姓造成极大伤害,这成为他人生中的污点。1967年5月,他被任命为内蒙古军区代理司令员,对公安机关实行军管。1967年11月,事件进一步扩大,导致严重后果。尽管他有早年的贡献,但这个错误无法抹去。 1987年5月,滕海清携夫人王彬重返21军探望。当时,21集团军军长裴怀亮、政委李宝祥等到宝鸡车站迎接滕海清夫妇。这次回访是滕海清离休后的一次活动,体现了部队对老领导的尊重。照片显示滕海清在前左三位置,王彬在后右一,裴怀亮在左一,李宝祥在左二,其他官兵也在站台迎接。火车抵达后,他们进行了迎接仪式,这反映了军人的纪律性和热情。 这次重返发生在滕海清担任21军军长多年后,他曾于1950年出任此职。21军后来改编为21集团军,驻地在宝鸡地区。裴怀亮作为军长,李宝祥作为政委,负责组织迎接工作。他们代表部队欢迎老军长夫妇到来。这种活动在军队中常见,用于传承历史和加强联系。滕海清的回访也让他有机会了解部队的变化和发展。 照片捕捉了迎接的瞬间,官兵们列队站立,体现了军容整齐。滕海清夫妇下车后,与裴怀亮和李宝祥进行了交流。这次探望包括参观部队设施,但重点是车站迎接的部分。整个过程体现了老一辈军人对部队的感情,以及年轻一代对前辈的敬意。没有额外的人员参与,只有照片中提到的这些人。 1975年,滕海清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处理军区相关事务。1980年,他办理离休手续,移居北京。在北京,他过着低调的生活,参与老干部活动。1987年5月的重返21军是离休后的一次重要事件,部队组织了相关活动,让他了解部队情况。 1990年代,他继续在北京居住,健康逐渐衰退。1997年10月26日,滕海清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他的生平从贫穷家庭起步,到成为开国中将,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尽管有贡献,但人生也有污点。去世后,军方举行了简朴的葬礼。夫人王彬继续在北京生活。
1987年5月,原内蒙古自治区军区司令员兼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主任,开国中将原21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9-11 21:10: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