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6日,新中国和外蒙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承认了外蒙古独立。 1911年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大清国分崩离析。那时候,外蒙古的那些王公贵族们心思就活络了。他们找到了一个宗教领袖,就是第八世哲布尊丹巴,把他推出来当皇帝,宣布“独立”了。背后谁在撑腰?明眼人都知道,是沙俄。沙俄早就惦记着这片广阔的缓冲区了。 这时候的中国,自己都乱成了一锅粥,从北洋政府到后来的国民政府,谁都想把外蒙古抓回来,但谁都力不从心。中间虽然有过短暂的“撤销自治”,比如徐树铮出兵库伦,但那都是昙花一现。很快,一个更狠的角色登场了——苏联。 苏联红军一进驻,外蒙古的剧本就彻底被改写了。他们扶持了像苏赫巴托尔和霍尔洛乔巴山这样的人物,搞起了革命。这个乔巴山,出身贫苦牧民家庭,年轻时当过喇嘛,后来去了俄国学习,满脑子都是布尔什维克那套。他是个狠人,靠着苏联的支持,一步步成了外蒙古的实际掌权者。 从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开始,外蒙古在实际上就已经脱离了中国的控制。它成了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但说白了,就是苏联的第一个“卫星国”。政治、经济、军事,完全倒向苏联。乔巴山在国内搞大清洗,手段跟斯大林如出一辙,把不听话的、有民族思想的、亲中的,杀了个遍。这时候的外蒙古,对中国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又陌生的存在了。 时间快进到二战快结束的时候。1945年2月,改变命运的时刻来了,就是著名的《雅尔塔协定》。美、英、苏三巨头在克里米亚半岛开了个会,背着当时的中国政府,就决定了外蒙古的命运。协定里明明白白写着:“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承认苏联在外蒙古的控制权。斯大林的算盘打得精啊,他要一个绝对安全的远东,外蒙古就是他挡在日本和中国之间的一道战略屏障。为了让苏联出兵打日本关东军,罗斯福和丘吉尔就拿中国的领土主权做了交易。这事儿,说句实在话,挺憋屈的。 消息传到重庆,国民政府直接炸了锅。但胳膊拧不过大腿,面对苏联的强大压力和美国的“劝说”,蒋介石最后还是捏着鼻子认了。1945年8月,签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在日本投降后,如果外蒙古“公投”证实其独立意愿,中国就承认。 那场“公投”的结果,你猜怎么着?97.8%的公民赞成独立。在当时那种高压和单一宣传的环境下,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咱们都懂。所以,1946年1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你看,这事儿一路捋下来,到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摆在毛主席和周总理面前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是一个不容改变的既成事实。 外蒙古独立这件事,在法律上和国际上,已经是国民党政府时期留下的“遗产”了。新中国要想推翻它,就意味着要同时挑战苏联和美、英等主要战胜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国际秩序。 当时的新中国是什么情况?国内战争刚打完,一片焦土,经济濒临崩溃。国际上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我们全面封锁、不予承认。唯一伸出援手的,就是老大哥苏联。毛主席当时制定了明确的“一边倒”外交方针,就是要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种情况下,为了一个实际上已经分离出去三十多年、并且有大国背书的“法理”,去跟自己当时唯一的、也是最强大的盟友翻脸,可能吗? 斯大林的态度非常坚决。周总理后来回忆,当时跟苏联谈判时,斯大林直接说,外蒙古人民一次又一次要求独立,我们苏联共产党不好说什么,内外蒙古合并我们也不同意,因为会引起中国的麻烦。这话听着客气,潜台词就是:这事儿没得商量。 所以,1949年10月16日,中蒙建交,新中国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极其艰难但又不得不做的战略选择。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领土问题”,这是一个关乎新生政权生存和发展的“站队问题”。选择承认,我们能换来苏联的全面援助,包括156个重点工业项目,那是我们国家工业化的基石。选择不承认,我们可能什么都得不到,还会被彻底孤立。 承认之后呢?事情还没完。边界线在哪?这又是个大问题。历史上中蒙边界从来没正式划定过,双方地图上画的都不一样,边境上小摩擦不断。 直到1962年,中蒙两国才坐下来正式谈边界问题。当时咱们的态度很明确:这事儿以前没定过,现在咱们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的原则好好谈。经过谈判,双方最终签订了《中蒙边界条约》,把长达47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一段一段地用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立了界碑。 这个条约的签订,才算是给这段复杂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它意味着,我们彻底从法理上、事实上接受了蒙古国作为一个独立主权邻国的存在。 历史告诉我们,国家不强大,就要在别人的棋盘上当棋子,自己的命运自己说了不算。这,或许才是外蒙古独立这段往事,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
1949年10月16日,新中国和外蒙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承认了外蒙古独立。 1
历史脑洞
2025-09-13 17:53: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