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亚速营”俘虏招供:乌军女兵不是战斗英雄,而是“后方妻子” 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见证了一场持续82天的守卫战。 这座位于亚速海沿岸的港口城市,本来有40多万居民,却在冲突中成了战场的中心。 钢铁厂的地下设施复杂,隧道纵横,成了最后的堡垒。 守卫钢铁厂的部队中,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亚速营的女军人。 这些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军人,不是在后方做文书、通信或医护工作。 而是真正拿枪作战的一线战斗员。 亚速营原本是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的一个单位,驻扎在顿涅茨克州马里乌波尔。 冲突开始后,俄军从多个方向包围了这座城市。 到3月2日,马里乌波尔被彻底封锁。 城里的守军包括亚速营、海军陆战队第36旅等部队。 这些守军知道外面的形势,也清楚突围的可能性很小,但还是选择了坚守。 每天面对的是密集的轰炸。 俄军24小时内能投下100多枚炸弹,对城市轰炸22次。 到4月12日,全市95%的建筑被摧毁,估计有2万至2万2千人死亡。 亚速钢铁厂成了最后的据点。 这座工厂地下有复杂的隧道系统,守军利用这些地下设施进行抵抗。 俄军不断向地下设施投放炸弹,但守军依然坚持。 到了5月16日开始,守军陆续向俄军投降。 5月20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宣布,俄罗斯武装部队已经完全控制了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的地下设施。 马里乌波尔保卫战正式结束。 战后的俘虏交换成了关注焦点。 亚速营的军人在俄方看来具有特殊地位,每次交换都需要用"特殊身份"的俄军俘虏才能换回来。 2022年6月29日,俄罗斯与乌克兰进行冲突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俘交换,双方各自交出144名被俘人员。 144名被释放的乌方士兵中,包括95名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守军。 2024年9月,又有10多名参加了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保卫战的乌克兰亚速团女军人通过交换战俘返回了乌克兰。 这些女兵被称为"首次返回乌克兰的亚速团女英雄"。 每一次,乌克兰都是以特殊身份的俄罗斯俘虏才能把亚速团的军人交换回来。 战争改变了很多传统观念。 乌军女性的比例从2022年的15%上升到了2025年初的20%。 这些女兵不只是辅助人员,很多直接参与战斗。 在其他战场上,女性作战单位也开始出现。 在库尔斯克-苏梅战斗方向,俄海军第40陆战旅"风暴"支队的突击队员在苏梅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附近遭遇乌军防御部队的袭击。 令人意外的是,袭击者为一支约30人的女性队伍,其中约10人死亡,俄军俘虏了一名处于醉酒状态的女兵。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俄乌开打的这几年,俄军俘虏乌克兰女兵的事情其实并不新鲜,甚至连乌军孕妇都抓到过。 2023年底就有视频显示,面对俄军时,一名乌军女兵大喊"不要开枪,我是孕妇"。 乌克兰确实为此专门设计了孕妇军服。 从2022年开始动员女性参军,2023年起限制有医务背景的女性出境。 在很多次的俄乌换俘中,乌军女性占比也不低。 但通常都是"男女搭配"的作战单位,整编作战单位全是女性的情况比较罕见。 库尔斯克地区的战斗显示,女性作战单位确实存在。 俄军在这个地区多次遭遇女性组成的突击队。 有报道说,俄军的游击小分队在库尔斯克地区俘虏了2名乌克兰女兵。 被俘的女兵中有人处于醉酒状态,显然是战前喝酒壮胆。 战场上的女性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 传统上,女性军人主要负责后勤、通信、医护等支援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直接端枪上阵,成为一线战斗力量。 亚速钢铁厂的坚守成了象征。 这些女军人和男兵一样,在地下隧道里坚持了82天。 面对密集轰炸和包围,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坚守到最后。 最终的投降也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弹尽粮绝。 当食物和弹药都耗尽时,继续抵抗已经没有意义。 但这82天的坚持,让世界见识了现代城市巷战的残酷。 战俘交换的复杂性也反映了这场冲突的特殊性。
乌“亚速营”俘虏招供:乌军女兵不是战斗英雄,而是“后方妻子” 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
历史透视眼
2025-09-13 19:44:28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