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被屎憋死的。”1940年,一美国男人因为三年没有排泄,最终不幸去世,医生检查发现:他体内竟堆积了36斤大便。 故事的主人公,就叫他约翰吧。他出生在1892年的美国,那个年代,医学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约翰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得了一种现在听起来都挺吓人的病——先天性巨结肠症。说白了,就是他大肠里负责“发号施令”,告诉肠子该蠕动排便的神经节细胞,天生就缺了一段。这就好比一条生产线,中间突然断了电,前面的货物堆积如山,后面的机器却纹丝不动。 对小时候的约翰来说,这就意味着排便成了天大的难事。别的孩子一天一次,他可能一星期才来一次“感觉”,而且每次都痛苦万分。父母带他看了不少医生,可那年头的医生哪懂什么神经节细胞?翻来覆去就那几招:开泻药,不行就灌肠。泻药吃多了,肠子都麻木了,最后只能依赖灌肠。 当别的孩子在外面疯跑的时候,约翰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在跟自己的肠子较劲。这种痛苦,不光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他不敢在外面吃饭,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生怕哪天肚子里的“炸弹”突然发作。 成年后,约翰的肚子因为宿便的堆积,变得异常膨大,像怀了十月的孕妇。这副模样,让他很难找到正常的工作。可命运就是这么爱开玩笑,在把他推向绝望的同时,又给他开了一扇奇特的窗。在那个“畸形秀”盛行的年代,约翰的“怪病”竟然成了一种可以展览的“天赋”。他加入了马戏团,成了“气球人”或者“风箱人”,在各种猎奇的“一角钱博物馆”里巡回演出。 观众们花上一角钱,就能看到这个肚子奇大无比的男人,听着主持人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解说他的“奇特构造”。约翰靠着这种方式养活了自己,甚至还结了婚,有了孩子。他把自己的不幸,变成了赖以生存的饭碗。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心酸?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成了别人眼中的消遣。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他别无选择。他用自己的尊严,换取了一家人的温饱。 他的肚子越来越大,压迫着他的内脏,让他呼吸困难,连躺下睡觉都成了一种奢望。他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像背着一座无形的大山。据说,他最后那段日子,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只有那个肚子,顽固地、巨大地挺立着,像一个残酷的讽刺。 1940年,约翰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那年他才48岁。他不是死于什么突发的恶疾,而是被自己体内日积月累的“垃圾”活活“憋死”了。这个死因,听起来荒诞,却是他一生痛苦最真实的写照。 他去世后,医生们征得他家人的同意,对他进行了尸检。当手术刀划开他腹部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他的结肠,已经被撑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直径达到了76厘米,里面塞满了压得像石头一样坚硬的粪便。医生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些东西清理出来,一称重,不多不少,整整36斤。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三四岁孩子的体重。约翰在生命的最后三年,每天都相当于在肚子里揣着一个孩子。这份沉重,我们光是想象一下,都觉得无法承受。 约翰的家人最终决定,把他那段饱经磨难的结肠捐献给了费城的马特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以收藏各种医学畸形和病理标本而闻名,约翰的“超级大肠”成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它被小心翼翼地处理、风干,装在一个巨大的玻璃柜里,向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痛苦的往事。 约翰的悲剧告诉我们,任何对身体信号的忽视,都可能在日积月累中,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问题是先天的,无法选择;而我们很多人的健康问题,却是后天自己“作”出来的。 所以,下次当你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一顿健康的午餐,因为想多玩一会手机而牺牲睡眠时,不妨想想约翰的故事。他用一生向我们展示了,当一个身体最基础的“出口”被堵死时,生命会变得多么脆弱和痛苦。而我们,拥有着选择的权利,拥有着现代医学的庇护,更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健康。
“他是被屎憋死的。”1940年,一美国男人因为三年没有排泄,最终不幸去世,医生检
历史脑洞
2025-09-13 20:16:42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