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钱玄同的新婚之夜,他坐在床头,对新娘徐婠贞冷冷说道:“我不爱你,娶你是迫不得已。”可2年后,徐婠贞接连生下6个孩子,其中一子不仅是我国原子能的奠基人,“两弹一星”获得者。 主要信源:(人民网——钱玄同逝世80年:因为他,周树人成为了“鲁迅”;吴兴新闻网——钱玄同和他的家族) 1904年的一个寒冷夜晚,刚满十八岁的钱玄同被兄长钱恂推入了新房。 摇曳的烛光中,他第一次看清了身着凤冠霞帔的徐婠贞。 这位日后在《新青年》叱咤风云的文人,却在此刻紧紧攥住自己的衣襟,对着素未谋面的新娘郑重说道:我虽不会爱你,但这一生绝不纳妾。 盖头下的女子闻言,珠钗轻颤,泪水无声浸湿了绣着鸳鸯的红绸。 这场始于传统婚约的结合,却意外地孕育出一段跨越三十年的相守,更间接造就了日后闻名世界的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玄同出生于1887年浙江湖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末举人。 他自幼聪颖,四岁起便开始接触《尔雅》和《说文解字》等古籍。 当同龄人还在玩耍打闹时,他已经能捧着文献诵读,被乡里视为神童。 甲午战争结束后,国内情绪动荡,年少的钱玄同对自己脑后的辫子越发感到厌恶。 他认为这是陈旧落后的象征,最终自己拿起剪刀将其剪去,这一举动在当时可谓大胆而叛逆。 青年时期,钱玄同东渡日本留学,拜在著名学者章太炎门下,专心钻研古文字学。 那时的他常穿长衫、习篆书,甚至用大篆抄写《小学答问》,俨然一派复古作风。 同时他也深受革命思潮影响,加入同盟会,与进步人士探讨救国之道,堪称是一位有着复古情怀的激进青年。 1917年,钱玄同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推手。 他极力批判桐城派与骈文,称其为“谬种”与“妖孽”,笔锋犀利如冲锋陷阵。 不仅如此,他还与刘半农合作上演了一出“双簧戏”:自己化名“王敬轩”,用文言写文章抨击新文化,刘半农则用白话文逐条反驳。 这一策略成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甚至引来保守派学者林纾的激烈反对,客观上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传播。 尽管钱玄同在外是打破旧传统的先锋,在家中却始终难以摆脱“长子如父”的传统伦理约束。 他自幼丧父,由兄长钱恂抚养成人,对兄长始终怀有尊敬与感激。 所以当钱恂为他定下与徐婠贞的婚事后,尽管心中不满,他仍未反抗,选择接受这段旧式婚姻。 新婚之初,两人关系冷淡,长时间未有子嗣。 身边亲友常劝钱玄同纳妾,但他坚决拒绝,认为这样做违背了自己所提倡的一夫一妻原则。 他坚持不纳妾的立场,反而促使徐婠贞开始默默关注丈夫所从事的新文化事业。 她悄悄阅读《新青年》,自学新思想,甚至毅然解开了缠足多年的布带。 这些改变逐渐打动了钱玄同,二人开始真正交流,夫妻关系悄然缓和。 之后,徐婠贞陆续为钱家生下多个孩子,其中三子早夭,存活下来的包括后来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的钱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在孔德学校读书时因在同辈中身体强健、学业优异而被同学戏称为“三强”。 钱玄同觉得这名字通俗又响亮,便正式为他更名。 钱玄同对子女的教育十分开明,给予他们充足的自由空间。 他鼓励钱三强广泛阅读、独立思考,在关键时刻也为儿子指引方向。 1936年,钱三强自清华大学毕业,面临选择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的困惑。 钱玄同建议他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而应把目光放长远。 最终钱三强选择进入北平研究院,并得到赴法国留学的机会。 抗战爆发后,国内局势动荡,钱玄同身体也每况愈下,但他仍鼓励儿子赴法学习。 钱三强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师从居里夫人,最终成为国际知名的核物理学家,并为中国原子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钱玄同的一生充满矛盾与张力:他既是复古学者,也是新文化先锋;激烈反对旧式礼教,却又恪守孝道接受包办婚姻。 但他以责任和真诚经营家庭,培养出卓越的后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深沉的担当与浪漫。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思想殖民[无奈吐舌]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