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一上午接诊了2个抽动症加重的孩子,全是同一个原因耽误了… 最近先后有多位家长急匆匆去诊室找我,孩子都是抽动症状突然加重,根本控制不住。 仔细一问,孟老心里又疼又急——又是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减药、停药惹的祸,好好的治疗节奏全被打乱了! 有一个7岁男孩。 之前治疗了一段时间,眨眼睛、咧嘴这些小动作已经少了很多。 眼看情况在好转,可家长觉得孩子症状轻了,再加上孩子自己也不爱吃药,没跟医生商量,就悄悄把药量减了一半。 才过了10天,孩子不仅之前的症状全回来了,还新增了清嗓子的毛病。 还有一个9岁小女孩。 原本一直在配合治疗,情况控制的很好,平时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出有抽动的异常。 上周家长觉得“孩子好了,不用再吃药了”,就没来复诊。结果才3天,孩子就开始频繁点头,吃饭的时候头点得碗都跟着晃,晚上睡觉也不踏实。 我问家长为什么不跟孟老沟通就停药,他们的理由特别相似: ✦ 看着孩子没症状了,觉得药能停了 ✦ 怕药有副作用,想早点给孩子断了 其实这样的情况,孟老每周都会碰到几次。 家长心疼孩子、担心药物副作用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抽动症的治疗最忌讳自行调整,减药停药看似为孩子好,实则会让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甚至让病情更严重。 从现代医学来看: 抽动症的发生常和神经递质失衡、遗传因素或环境诱发有关,通过药物帮孩子把紊乱的神经功能慢慢调回正常状态,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也需要稳定的药量支撑。 从中医角度来说: 抽动症多和肝风内动、脾虚痰扰等体质失调有关,用中药调理需要根据孩子的舌苔、脉象和症状变化慢慢调整,讲究循序渐进。 不是说症状消失了,体质就完全调好了,很多时候症状减轻只是表面改善,体内的失衡还没彻底纠正,这时候停药,很容易让病情反复。 其实不管是西药治疗,还是中西医结合调理,抽动症的治疗都有一个关键原则:所有调整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记牢以下三点: 第一,不要凭感觉减药 哪怕孩子症状明显减轻,也不能私自减药。应该带着孩子复诊,让医生通过观察评估判断,再根据医生的建议一点点减,慢慢过渡。 第二,不要擅自停药 就算一段时间内完全没有抽动症状,也不能直接停药。抽动症的无症状期是治疗起效的表现,但不代表病根已除,突然停药会让节奏被打乱。 第三,有疑问先找医生沟通 如果担心药物副作用,一定要带着孩子的治疗记录、用药情况来找医生,跟医生详细说清楚你的顾虑,根据需求调整方案。 之前有个男孩,中西医结合调理了半年,症状基本消失,家长觉得彻底好了,没复诊就停了药。 结果一个月后,孩子出现了严重的肢体抽动。再次来就诊时,家长红着眼圈后悔:早知道不停药就好了,现在孩子遭罪,之前的罪也白受了。 我们重新制定了治疗方案,花了四个多月才把症状控制住,比第一次治疗多花了一倍的时间。
“医生,我才40多岁,怎么就肺癌晚期了……能不化疗吗?我听说不少人一化疗,人就垮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