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天京事变”后,石达开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统率大军留在天京,架空天王,“

逗比青年说史 2025-09-14 10:54:26

1856年“天京事变”后,石达开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统率大军留在天京,架空天王,“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不是负气出走! 其时,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都已战死,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皆已伏诛,“东西南北翼”五王,东西南北均已灰飞烟灭,仅翼王石达开尚在。凭借他的班底,石达开留在天京的话,是完全有条件做到统揽朝政、总摄全军的,洪秀全基本上奈何不了他。 要我说,石达开就是吃了“面子太薄”的亏。 那时候的天京, blood 都快流成秦淮河了,杨秀清的尸体晾在殿柱上,韦昌辉的人头挂在朝阳门,洪秀全躲在深宫里,一晚上换三个睡觉的地方,生怕下一个被割喉的就是自己。满朝文武,文的不敢拿笔,武的不敢摸刀,大家都在等一个狠人出来收拾烂摊子——这个人,只能是石达开。 他手里有什么牌? 一是有兵。翼殿旧部十万出头,水陆师齐全,炮火最硬的一截家底全跟着他。 二是有名。“义王”口碑在江南喊得震天响,老百姓都说“石王在,天京就在”,洪秀全就算想动他,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三是有理。杨、韦都是他名义上“清君侧”做掉的,于情于理,他留在中枢“辅政”最说得过去。 可偏偏,一根筋的石达开选择了“老子不陪你们玩”! 洪秀全一句“卿且回府休息”,他就真的回府,连夜收拾细软,拖上十万大军,唱着“良禽择木而栖”高调西征。表面上潇洒,实则把一手好牌打成稀烂。 留在天京能干啥? 简单——学曹操嘛! 1. 先把御林军换成自己的人,宫门钥匙揣进兜里; 2. 再让文武百官递“公折”,请“义王摄政”,把生米煮成熟饭; 3. 接着发诏书,改组六部,把洪家哥哥弟弟全封“闲散王”,架空成吉祥物; 4. 最后高举“北伐中原”大旗,该抽税抽税,该抽丁抽丁,谁敢唱反调,一顶“违抗天父旨意”大帽子扣下去。 洪秀全要是识相,还能在龙椅上多摆几年;不识相,一杯“天国御酒”送去,史书写得明明白白——“天王急病升遐,义王痛哭守灵”,齐活。 可石达开偏不。 他嫌脏,嫌斗来斗去“对不起兄弟”;他更怕背上一个“篡位”的千古骂名。于是来了一出“净身出户”,把兵带走,把烂摊子甩给洪天王。结果怎样? 洪秀全转身就把亲哥洪仁发、洪仁达扶起来当“安王”“福王”,继续玩“家天下”; 朝中无大将,清军卷土重来,张国梁、和春一路打到雨花台; 石达开自己呢?辗转江西、广西、四川,山路越走越窄,大渡河一场暴雨,十万雄兵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骆秉章押到成都凌迟。 凌迟那天,他抬头看天,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念不起江南百姓。”——早干嘛去了! 有人替他喊冤:留下就是火并,就是第二个杨秀清。 拉倒吧。杨秀清败在“飘”,动辄“天父下凡”抽洪秀全大嘴巴;石达开只要把握住“尊王攘夷”四个大字,表面恭恭敬敬,里子雷厉风行,洪秀全根本抓不到把柄。再说,都什么时候了,还讲“君臣礼”?天京城墙外就是曾国藩的湘军,枪口顶到脑门,还玩宋襄公“仁义”那一套,不是找死是什么! 说到底,石达开是“英雄”,不是“枭雄”。 英雄讲情怀,枭雄讲结果。 情怀能感动写戏的、说书的,却救不了天国,也救不了自己。 如果我是他—— 事变第二天就带亲兵入宫“护驾”,把洪天王“请”到天王府后院,天天好吃好喝,奏章送进去,玉玺盖出来; 一面调兵遣将守安庆、九江,一面派密使联络捻军、天地会,让清妖顾头不顾腚; 再发公告:凡天国治下,三年免征,商贾只收一次税,老百姓立刻喊我“石青天”; 等坐稳了,北伐也好,西征也罢,大旗一挥,照样名正言顺。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石达开一步走错,江南血流成河,太平天国从“鼎盛”直接滑向“散伙”。 后人再替他惋惜,也只能叹一句: “脸皮厚,吃不够;脸皮薄,吃不着——古人诚不我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1

用户10xxx71

5
2025-09-14 11:28

sb小编 三年免征 吃都没得吃,还打个毛,守个P啊[哭笑不得]

猜你喜欢

逗比青年说史

逗比青年说史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