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我们这一次大阅兵邀请洪秀柱,而没有邀请马英九。我们这是借此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那就是真正站在两岸高度思考问题的人,真正在考虑增进两岸福利的人,才会得到我们的充分的礼遇。。而关键时刻,我们邀请洪秀柱,而不是马英九,这无疑需要马英九自己好好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一场重要的阅兵邀请,从来不是简单的礼节安排,而是对两岸关系推动者立场与行动的鲜明回应。 当洪秀柱的名字出现在邀请名单中,马英九却未在其列时,外界看到的不只是两个人的差异,更是大陆对“何为两岸事务合格推动者”的清晰界定。 年过七旬的洪秀柱,早已把“两岸一家亲”从理念变成了脚下的路。自2018年起,连续七个年头,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上总有她的身影。 哪怕民进党当局屡屡以“限制交流”设阻,她依然坚持带着台湾青年踏上大陆:去年,76岁的她领着近两百名台湾青年走进广东的科创园区,看人工智能如何落地产业。 去到新疆的社区,听居民讲民生改善的故事——其中不少青年是第一次来大陆,她总会耐心陪着他们提问、记录,把“两岸同根”的认知,藏在每一次实地考察里。 更关键的是,她对“九二共识”的立场从不含糊,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直言:“九二共识不只是‘一个中国’的原则,更要落到‘两岸共谋统一’的行动上,这才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 面对民进党篡改历史课纲、推进“去中国化”的行径,她没有回避,而是直接批评这种做法“荼毒台湾青年”,甚至牵头组织“两岸历史文化交流营”,帮台湾青年找回被割裂的文化根脉。 这种“敢发声、真行动”的态度,让她成为新华社口中“两岸一家亲的具体体现者”,受邀参加阅兵,更像是对她多年务实促统的自然认可。 反观马英九,这些年虽也常提及“两岸交流”的重要性,今年还率团参加海峡论坛,说着“两岸人民情感无法中断”,但他的表述始终隔着一层“模糊的边界”。 在海峡论坛的发言里,他更侧重强调“交流形式要多样”“民间互动要频繁”,却很少像洪秀柱那样,主动把“统一”这个两岸关系的最终目标摆上台面。 然而大陆对两岸事务的判断标准,其实一直很明确:不看身份高低,不看过往资历,只看“是否真正为统一出力”。 邀请洪秀柱,不是对某个人的偏爱,而是对“务实促统”群体的肯定,告诉台湾统派,只要坚定站在“一个中国”立场上,用行动推动两岸融合,就会得到支持。 未邀请马英九,也不是对某个人的否定,而是对“模糊立场”的态度表明:在“台独”分裂势力不断挑衅的当下,“回避统一、维持现状”的思路,已无法满足两岸同胞对“稳定与统一”的期待。 毕竟,两岸关系从来不是“请客吃饭”,不需要虚与委蛇的客套;也不是“原地踏步”的拉锯,而是需要朝着“统一”目标稳步前进的事业。 当下的台海,最缺的不是“交流的倡导者”,而是“统一的行动者”。洪秀柱的被邀请,本质上是大陆在传递一个信号:两岸统一的进程,需要的是像她这样“把目标刻在行动里”的人。 他们不回避核心议题,不畏惧外部压力,用每一次跨越海峡的脚步、每一场直面问题的交流,为两岸融合铺路。 而那些始终在“统一”议题上绕圈子、搞模糊的人,终究会被两岸同胞看清:空泛的口号撑不起两岸关系的未来,只有立场清晰、行动务实,才能真正成为两岸统一的“桥梁”,而非“绊脚石”。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傅昆萁投下震撼弹,今日发出预告:下周一他将接受广告专访,请关注!下周一是国民党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