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女子一家三口花13500元在某平台报了一个云南纯玩团。可没想到,纯玩却

雷雷说趣 2025-09-15 15:52:57

河南郑州,女子一家三口花13500元在某平台报了一个云南纯玩团。可没想到,纯玩却是空话,实际行程中购物店比景点还多,全家人多次被强制推销,承诺的海景房、游船项目统统落空。更气人的是,女子投诉已过20多天,平台和线下门店互相踢皮球,至今没有给出个说法。 据河南民生频道9月10日报道,今年8月份,王女士打算和丈夫带着孩子一起去云南游玩一番,给孩子长长见识。 为了避坑,王女士特地选择了某知名旅游平台的线下门店咨询,并且报了门店最贵的云南6日游。 其实,王女士的要求十分简单,就是要纯玩,不要给她们推荐购物。 根据王女士的选择,她的套餐服务中包含了“大理一线海景房”、“洱海游船”等项目,而且宣传单上明确写着“全程无购物”、“纯玩体验”等字样。销售人员也再三保证,绝对的纯玩。 可是王女士一家人赶到大理时,发现那所谓的“一线海景房”却藏在层层楼宇间,王女士得拿着望远镜找海。 游船项目更离谱,宣传单上写得清清楚楚,实际行程里压根没安排,问导游就敷衍说:“天气不好,就直接取消了。” 取消游船项目之后,导游安排了别的替代项目,包含了两个免费公园和一场“赶场式”的拍照。可原本安排的游船日,天气格外晴朗。 更让王女士一家人崩溃的是,第四天的行程原本规划的是游览景点,结果导游直接把车开到两家购物店,不买就一直拖着不走,全然不顾王女士一家人饿着肚子。 “这哪是纯玩游?分明就是换个地方被割韭菜!”王女士对此气愤不已。 事后王女士进行了投诉,平台客服表示会有专人处理,可20多天后,却只甩来一句“已向文旅局报备”。线下门店更是直接拒绝沟通:“不接受采访!” 这种处理态度让王女士彻底寒心:“我花这么多钱,换来的却是推诿扯皮,高端游的诚信在哪?” 那从法律上来讲,此事该如何评价? 如果王女士所说均属实,那么这家平台的线下门店就涉嫌多项违法行为。 首先,平台线下门店的宣传与实际不符,这已涉嫌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对其商品的质量、性能、功能、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对于虚假宣传的行为,可以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20万~10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100万元~200万元的罚款,甚至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其次,平台线下门店构成违约。 王女士明明报的是纯玩团,但期间却被人拉去购物,而且不买还不给走;答应的游艇项目取消,却没有给出合理解释,也没有更改为同等价目的游玩项目。 由此可见,这个纯玩团明显就是违约了。 《民法典》第58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因此,王女士有权要求平台线下门店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果有损失的,还应当赔偿损失。 有人认为,这是导游团在坑钱,平台线下门店只是中间方,所以应当找导游团讨说法? 但是如果王女士是在线下门店进行的付款,从王女士的角度来讲,线下门店才是售卖旅行团的商家。 《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第40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由此可见,王女士有权向线下门店主张损失赔偿。至于线下门店和导游团如何处理,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最后,涉事旅游平台作为一个大品牌,而且人家一家三口花了1万多元报的团,却安排了如此低端的行程,这绝对就是坑害消费者的。希望平台能尽快给个解释,该赔偿赔偿,该解约导游团就解约,不要以拖延来消耗消费者的耐心。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0 阅读:2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6

用户10xxx26

1
2025-09-15 17:05

找个专业的律师咨询一下发个律师函看看

雷雷说趣

雷雷说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