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了!”山东一名男子临时停车后,发现系统显示停车时长竟达849小时,需缴纳5097元费用。他既未通过投诉渠道解决,也拒绝支付这笔费用。收费人员提醒若有异议可拨打12345热线,但该男子表示不愿浪费时间处理此事,并坚持不缴纳费用。 停车849小时,收费5097元!当看到停车计费屏上跳出的这串数字时,刘伟差点以为自己在做梦。他揉了揉眼睛,凑近屏幕又看了一遍,确定眼前显示屏上清清楚楚的数字后。一句“这不是停车费,这简直是在抢钱!”他忍不住脱口而出,声音因震惊而微微发颤。 站在一旁的收费员,面无表情地指了指旁边的收费码表示,系统显示的就是这么多,车主尽快请扫码支付。 这番操作差点让刘伟,气得笑出声来:“五千多?我这破车都不值这个价!你们这是怎么算的?”但收费员给出的答案依旧就机械地重复着说辞: “系统自动计费,不认可可以打12345投诉。”这番话让原本的认为“天价”停车费有些荒唐的刘伟,火气“噌”地就上来了:“我打56789!你想得美,我闲的吗?这钱我不可能交!” 这起事件看似是个案,实则折射出城市停车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在现场,虽然收费公示牌立在入口处,但字体小得像免责声明,“单日封顶”字样模糊不清。 系统显示车辆停放时间长达35天,但车主坚称只是临时停放。更让人不解的是,停车场既没有短信提醒,也没有人工联系。这些细节让人不禁怀疑:这到底是技术漏洞,还是管理性收割? 要知道,根据相关规定,停车场收费必须明码标价,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公示收费标准、计费方式等信息。但现实中,不少停车场的公示牌位置隐蔽、字体过小,或者使用难以理解的计费规则,这实际上构成了价格陷阱。 更值得关注的是计费系统的可靠性。近年来,多地都出现过系统误计费事件:有车主出差三天被计费两周,有新能源车充电时被重复计费。技术缺陷加上管理粗放,让消费者成了"待宰的羔羊"。 网友们的反应也很有意思。有人质疑:“每小时6元虽明码标价,但35天累计算法根本是价格陷阱!”也有人调侃:“5097元够买辆二手面包车了!”这些评论背后,是民众对停车收费机制普遍的不信任感。 当然现实中的我们在面对天价账单,消费者维权往往面临重重困难。虽然可以拨打12345热线投诉,但若停车场咬定“系统无误”,调解就可能陷入僵局。法律诉讼虽然可行,但时间成本远超账单金额。这正是为什么很多车主宁愿当场爆发,也不愿走正规维权渠道。 相比之下,一些城市的创新做法值得借鉴。杭州某停车场推出“误计费先行垫付”机制,深圳则要求所有停车场必须设置单日最高限价。这些举措表明,化解停车收费矛盾不能只靠消费者自力救济,更需要制度性保障。 只能说,这件事给所有车主都提了个醒:停车无小事,入场需留心。在如今停车资源紧张的城市里,我们不仅要关注哪里有车位,更要看清停进去的代价。 大哥规则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而细节决定成本。下次停车时,不妨多花一分钟,看看那块可能改变账单数字的牌子,因为你的注意力,价值千金。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信息来源: 河南都市频道丨2025-08-25报道《停车849小时 收费5097元?车主拒绝打12345也拒绝缴费,网友:一小时6元 停了35天正常吗?》 文|沐琨 编辑|南风意史
“笑不活了!”山东,男子在外钓了一夜的鱼,终于在清晨拖着疲惫的身影,骑着电动车不
【6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