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74军副军长余程万在香港意外遇害,女儿在收拾余程万的遗物时,在他日记本上看到有这样的一段话:“我生平最感谢的人就是张恨水了,他帮了我两件大事! 余程万1902年生在广东台山一个商人家庭,从小读书,考上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从排长干起,参加东征和北伐,一步步升到营长。抗日战争开始,他带部队打了不少仗,1938年当上74军57师师长,这个师叫虎贲师,作风硬朗。1943年常德保卫战,日军三个师团六万人来攻,他带八千人守城,先在城外布防,挡住敌军进攻,后来城里打巷战,士兵伤亡大,但拖住了日军。弹药没了,他就带人突围,之后调援军反击,拿回常德。张恨水1895年生在江西,早年当编辑,写通俗小说出名,像《春明外史》《啼笑因缘》,抗日时去重庆,继续写书,关注国家事。1945年他写《虎贲万岁》,讲57师的事迹。 常德打完,余程万因为先突围,惹恼了蒋介石,后者为保面子,把他撤职关起来。出狱后,他带资料找张恨水帮忙。张恨水看了资料,同意写书,不为余程万个人,为那些死去的士兵。小说出版后,大家知道常德真相,57师的突围反击成了军事亮点,余程万的冤屈也平了。1949年国民党去台湾,蒋介石派人叫余程万去,他到香港后停下脚步。1950年张恨水从北京寄信,劝他别去台湾,国民党内部有风险。余程万看信后,决定留在香港,做地产和航运,赚了不少钱。这两件事,日记里说的就是张恨水帮的:写书洗冤和信件避祸。 国民党败走后,余程万靠老关系在香港立足,生意做得风生水起。1955年8月27日晚上,他回家,三名歹徒闯进去,先绑了他的妻和女佣,搜财物。他撞见,抵抗不过,被制服。警方来后开枪,一名歹徒死,两人跑了,余程万中弹没了。调查说凶手陈某是旧短工,为钱下手。港媒报道小心翼翼,大家惋惜这个抗日将领死得窝囊。女儿收拾东西,看到日记那段话,才明白父亲对张恨水的感激。 说起余程万的一生,从黄埔起步,到抗日战场上拼杀,他不是那种只会吹牛的将领,实打实带兵守城。常德那仗,八千人对六万,硬是拖了十几天,援军才来。这事搁谁身上都不容易,可蒋介石就为丢城的事发火,撤了他的职。这也反映出国民党高层那些毛病,面子大于实际贡献。余程万没怨天尤人,出狱找张恨水帮忙,这步走得聪明。张恨水也不是光写风月小说的人,对抗日有心,写书帮了忙。两人一个武一个文,合作让真相传开,这在乱世里挺难得。 张恨水帮的第一件事,写《虎贲万岁》,不光讲仗怎么打,还记下士兵的牺牲。书里没避开突围的事,说那是活下去的办法。出版后,普通人读了,才懂前线有多苦。余程万的师声誉回来,他自己也少受闲话。这件事让大家看到,笔杆子有时比枪管子管用。第二件事,那封信来得及时,国民党去台湾后内斗多,余程万不去,避开麻烦。在香港做生意,虽然富了,但也暴露了风险。歹徒盯上他家财,这在当时香港常见,可惜他没防住。 余程万的死,警方定为劫财,可有些老部下不信,说哪有小混混带左轮的,疑是国民党清算。但资料显示,就是普通抢劫。他一生抗日有功,却落这下场,挺讽刺。张恨水帮他两件事,一件是名誉,一件是安全,都实打实。日记那段话,女儿看到,肯定感慨。两人交情不深,但关键时候帮上忙,这在历史上不多见。 国民党那些年,内部猜忌多,余程万经历过撤职,就对去台湾犹豫。张恨水的信,基于对局势的看法,劝他回大陆,但他没回,选了香港中立地带。这选择也聪明,避开两边麻烦。做生意他有本事,地产航运赚大钱,可惜没享几年福。遇害时53岁,正当年,却死在自家。警方抓了凶手,口供说为钱,可香港那时乱,抢劫案多,大家信了。 想想常德保卫战,余程万的决定突围,其实救了部队,能反击拿回城。可蒋介石不认,就为国际承诺丢脸。这事说明高层决策有时脱离实际,前线将领背锅。张恨水写书,帮他翻案,书流传广,影响大。第二件信的事,更直接救命。余程万日记感谢,说明他记恩。女儿收拾遗物,看到这,估计懂了父亲的苦。 余程万从军人转商人,适应快,在香港靠关系站稳脚。地产买地建房,航运跑船运货,积累财富。但香港50年代治安差,富人易被盯。歹徒陈某熟门熟路,下手狠。警匪枪战,余程万夹中间,中弹而去。这结局,抗日英雄落这步,挺让人叹气。张恨水帮的两件事,让他生前有点安慰。
1955年,74军副军长余程万在香港意外遇害,女儿在收拾余程万的遗物时,在他日记
混沌于浮云
2025-09-15 18:45:49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