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养成第一课》作者;吉姆•罗杰斯

上一节我们了解到,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我们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敢特立独行,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那么,在这一节中,我们来聚焦罗杰斯最核心的财商智慧,学习如何培养我们的财商。
很多人认为,财商就是“会赚钱、会理财”,但罗杰斯用一辈子的经历告诉我们:财商是对自己的清醒认知,是对他人的道德尊重,是对社会的敏锐判断,更是普通人能学会的生活方法。
财商,不只是“懂钱”
在《财商养成第一课》这本书的封面上,有句话特别醒目,叫:财商,决定人生的贫富和高度。
我们常常觉得,“贫富”就是银行卡里的数字,“高度”就是社会地位的高低,但在罗杰斯看来,比物质“贫富”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足与否;比人生“高度”更有价值的,是看世界的眼界高低。
当下很多人总在“为钱焦虑”、“为名奔波”,其实这是因为人们把“财商”窄化成了“赚钱能力”,而忘了它的本质,是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清醒认知。
对自己的认知,是财商的起点。罗杰斯说:“你们最了解自己,任何人都不如你们了解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各种情绪有深刻的认知,知道自己有怎样的弱点,在哪些时刻容易冲动,观察自己是如何头脑发热,又该如何应对错误。
当下很多人投资亏钱,不是因为不懂市场,而是因为不懂自己的贪心和恐惧:涨了舍不得卖,总想着“再涨一点”,结果跌了回去;跌了不敢买,怕“跌得更多”,结果错过了机会。罗杰斯年轻的时候同样如此,也因为“随大流”吃过不少亏,更因为盲目轻信自己,把一颗普通的玻璃当成钻石。
人只有在吃过大亏后,才能接受教训,罗杰斯也提醒我们,从镜子中观察自己,自问到底什么才能刺激和诱发你的情绪。如果我们能够预先明白这些因素,就可以在任何艰难时期和危机情况下都保持头脑冷静。这样,在下一次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更具建设性地应对错误。
对他人的认知,是财商的底色。道德至上,这是罗杰斯在书中一再强调的底线。他告诫孩子,“必须尊重规章、法律与道德实践”,因为这不仅是生存之道,更是明智之选。在他看来,财商不是赚快钱的技巧,而是人品的试金石,一个人的财富观更代表着他的价值观,财商里面见“人品”,这话一点不假。
当下我们总看到有人想走捷径:前些年的P2P骗局里,不少人打着“高息理财”的幌子坑蒙拐骗,卷走普通人的养老钱、救命钱,看似赚得钱包鼓鼓,最终却因触碰法律红线锒铛入狱;还有直播带货中的虚假宣传,看似是赚快钱,其实是自毁前程,终究会被平台封禁、被监管处罚。这些人缺的是赚钱的头脑吗?并不是,他们缺少的恰恰是对金钱的敬畏。但是,靠投机取巧得来的钱,终究不会长久,反而会以更惨的方式失去。只有守住道德底线,财富才会真正属于我们,这正是罗杰斯想告诉我们的。
对社会的认知,是财商的高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罗杰斯早在四十年前就开始看好中国,那时还很少有西方金融家在中国投资,看到他投资中国,很多人认为他疯了。
其实,罗杰斯并不是赌运气,他花了一切可能对中国开展研究,并亲自驾车数次实地考察,他看到中国“为提高生产力所做的努力”,看到中国的家用电器、移动电话生产超过美国,看到中国人的勤奋努力和朝气蓬勃,看到中国经济变革和进取精神。他坚信,中国将再度崛起,21世纪将属于中国。
出于对社会局势的判断,他做出了“投资中国”“让女儿学中文”的决定。时间早已证明了罗杰斯的判断,也让我们明白,财商的高度,终究取决于对社会的认知深度。我们普通人也要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像罗杰斯一样,深入研究、实地感知,看懂事物的发展逻辑与时代趋势。只有看懂时代的脉搏,才能让财富跟着趋势走。
普通人能学的财商课
聊完财商的深层含义,大家肯定关心,我们普通人该如何修炼财商,守住财富呢?罗杰斯的建议也很简单。
首先,他在书里反复提醒女儿,不要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他说:“你们将来会遇到许多人,他们会敦促你自由自在地花钱。你们必须避免落入这类随意花钱的陷阱。”这句话简直精准命中我们的消费日常。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主义空前盛行的时期,很容易就在冲动消费中被掏空钱包。
罗杰斯虽然早已财富自由,但对此却非常警觉,生活里的罗杰斯很少买新衣服,也从不追求奢侈消费,更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富有。他提醒女儿们要审慎地对待消费,买东西前一定要理智地思考,看看要买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是否真的值得,或者是否有益。在他看来,随意乱花钱不仅是一条财务灾难之路,还会让人忘记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
书里,罗杰斯还跟女儿分享了一个“反消费陷阱”的小习惯,那就是每次去食品店购物前,一定要先吃一些东西。如果饿着肚子去食品店,你最终买的食品肯定超过你的需求。这个方法特别实用,可以化用到多个消费场景里。
比如去逛百货商场前,可以先列个需求清单,防止被导购游说,冲动消费。打开电商APP前,先把“必须买的东西”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比如“孩子的奶粉”“家里的垃圾袋”,别漫无目的地逛,不然刷着刷着,就会被九块九元包邮的小饰品、颜值超高的收纳盒吸引了。
罗杰斯这个小习惯的本质,其实是提前切断冲动消费的诱因,让我们在消费时握回主动权,只买真正需要的,不花冤枉钱,这正是财商里“理性消费”的小秘诀。
他还告诉女儿:“永远买高质量的产品。它们可以使用得更长久,且保值。”很多人总是图便宜买杂牌货,结果因为质量不好,没多久就坏了,最后还是要再买新的,算下来反而更贵。所以,不如索性买质量好的,虽然贵,但却用得持久,反而能帮我们守住钱包。
只投资自己有把握的领域
说完了消费,我们再来说投资。投资是财商里的重要部分,但罗杰斯在书里反复强调“不要盲目投资”,为此,他还在书中专门分享了两条投资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只投资自己有把握的领域。
罗杰斯在书里说:“成功的投资者不会依据那些小窍门对投资选来选去。他们只投资于他们熟知的领域。”
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投资国防工业,是因为他研究了国际局势和公司财报;投资中国,是因为他多次实地考察,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因为足够了解,他才能轻松驾驭。
但罗杰斯也在投资上也栽过一个大跟头。环球旅行时,他和妻子在非洲看到了一颗钻石,走私贩子声称这块钻石价值名贵,值七万美元。看到对方急于求成的样子,罗杰斯讨价还价,用五百美元买下了钻石。等到了下一个国家,他把东西拿给一名钻石商看,对方告诉他,这只是一颗玻璃球。
这件事给了罗杰斯很大的震动,他因此向人们建议,一定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进行投资活动。如果我们不知道怎么判断一颗钻石的真假,就不要贸然投资。
这个建议非常的重要,大部分人成为投资场上的“韭菜”,都是因为盲目跟风,在自己一窍不通的领域进行投资活动。听同事说这支基金好,就赶紧买入,却连基金投的是什么的都不知道;看别人买股票赚钱,就跟风入场,却连股票意味着什么还没搞清楚。
罗杰斯用自己的经历提醒我们:“如果你对某事不明白,难以真正地理解它,你就可能无法成功。同样,如果你对某一领域仅仅是涉足尝试一下,那你是在赌博,而不是在投资。”
反之,如果我们对某个行业足够熟悉,不如试着去关注一下里面有没有好的投资机会。比如有人喜欢玩游戏,就可以关注游戏行业的股票,因为他懂玩家需求,知道哪个公司的游戏受欢迎;有人喜欢做饭,就可以了解厨具行业,知道哪个品牌的产品质量好。这些我们自己熟悉的领域,比听别人推荐的热门项目更靠谱。
投资不要从众
第二条原则是:投资不要从众。在投资中,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盲目从众。
1980年,人人都想拥有黄金,黄金价格暴涨到每盎司850美元。在狂热的黄金浪潮下,大量投资者涌入黄金市场,热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黄金热”。然后,罗杰斯指出,当大家都被情绪带动,盲目从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兵不动,先对市场的供需平衡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估。
罗杰斯看到,黄金正在过度生产,供应商因为价格高而不断增加产量,越来越多的黄金被开采出来,很多人还把自己的黄金珠宝卖给提炼商融化还原,这进一步增加了黄金的供应。但市场永远是供需平衡的,黄金的需求量却会随着时间不断缩减,因此罗杰斯判断黄金价格会跌,没有跟风够买;到2000年,黄金价格果然跌到每盎司250美元左右,那些跟风买的人亏得一塌糊涂。这个例子对我们当下的投资者极有价值,因为现在黄金的价格又回到了另一个周期,如果有人想要投资黄金,不妨学者罗杰斯,冷静地分析一下局势,切不可糊糊涂涂入局,潦潦草草收场。
总之,罗杰斯想告诉女儿们,培养财商,不只是为了会赚快钱,更是为了守住本心,攒下安稳生活的底气。好的财商,是对自己情绪的理性把控、对他人道德的真诚尊重、对社会趋势的合理判断,更是理性的消费习惯、清醒的投资决策。有了这样的财商,咱们才能在当下,过得不慌不忙,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