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侵略宋,大家不骂侵略者,反而怪受害者太菜呢?说白了,就是恨铁不成钢。 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割地赔款太多,为了生存,大宋窝囊如林冲;二是赵构、秦桧杀了岳飞,这放在什么时候,都是无法理解、无法原谅的! 谈论宋朝和金朝的那段历史,很多人确实会有这种矛盾的感觉:侵略者固然可恨,但宋朝的表现实在让人难以同情。这种情绪背后,其实藏着两个核心原因。 首先得看看宋朝的“窝囊”是怎么练成的。 宋朝从建立开始,就有点“先天不足”。它的天下是从军阀混战中得来的,皇帝赵匡胤自己就是武将兵变上台。所以他特别怕别人复制他的成功,一上台就来了个“杯酒释兵权”,把武将的权力收得干干净净。 重文轻武,成了宋朝的国策。赵匡胤这个人,说实在的,在历代王朝的开国君主里面,不是倒一也是倒二,实在没啥特别强悍的地方。 以文制武,好处是大宋稳定,三百多年没出过武将造反。坏处是宋军的战斗力持续下降。文人管兵,不懂打仗,但特别懂算计。 宋军调动权、指挥权、练兵权全部分开,互相牵制。将军出门打一仗,皇帝在京城还能远程指挥,送个阵图要求按图布阵。 这仗还怎么打?我再给你说个奇葩点的,就管理三千士卒级别的武将,一年一换,士卒根本不服他,你一年就滚蛋了,我熬熬,就过去了! 所以面对金的崛起,宋朝从根子上就慌了。金人是马背上长大的,他们的骑兵凶猛彪悍。而宋军早已腐朽,空有数量,没有质量。 第一次金兵南下,北宋就慌了神。明明首都汴京城墙坚固,粮食充足,守军众多,却主动求和。金人开口要钱,宋朝就凑钱;要割地,就答应割地。以为花钱能买平安。 结果金人一看这么容易得手,第二年又来了。 这次直接破城,抓走了两个皇帝和后宫几千人,北宋灭亡。 这叫“靖康之耻”。耻辱在哪?不在打败仗,而在能抵抗却不抵抗,一味跪地求饶,最后求来一场空。 南宋建立后,本来有机会翻盘。 岳飞、韩世忠等一批将领打出了士气。 岳家军北伐,一路打到离旧都汴京只有四十多里的朱仙镇,而且在郾城大战时,岳飞把金军最精锐的重骑兵“铁浮屠”,杀干净了。 金军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甚至准备放弃中原北逃。 但就在这时,宋朝的老毛病又犯了。 皇帝赵构怕了。他不是怕金人,是怕岳飞万一真迎回被俘的父兄(宋徽宗、宋钦宗),自己的皇位还坐不坐得稳?秦桧揣摩上意,一心主和,想把抗金功臣变成谈判筹码。 于是连下十二道金牌,逼岳飞退兵。 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这件事,彻底败光了宋朝的民心。 从古至今,咱们骨子都是挺刚的,最恨的不是打不过,而是自毁长城。 明明能赢,却主动认输;明明有忠臣良将,却自断臂膀。这种操作,在任何时代都无法被理解。 咱们的逻辑很简单:打不过,是能力问题,回去练;能打却不打,还杀了岳飞,是没长骨头的问题。 宋朝的悲剧就在于,它总在关键时刻选择最软的那条路。 每年给金朝送大量“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这钱不是白送,是买和平。但金人想要更多时,照样南下抢劫。宋朝的应对就是一边送钱,一边后退。 直到退到江南,还能歌舞升平,把杭州当汴州。 后人看这段历史,之所以难以同情宋朝,是因为它一次次刷新下限。 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GDP占全球一半以上,科技、艺术都是顶峰。但它的军事外交却软弱得不像话。 就像一个家里堆满金银的富翁,每次强盗敲门,他不开枪不抵抗,反而忙着从门缝里塞钱,求强盗别进来。强盗拿了一次钱,下次还来,要得更多。最后富翁甚至主动打开门,请强盗进来拿。 你能同情这个富翁吗? 恐怕更多的是怒其不争。 金朝是侵略者,这没错。 但历史评价往往复杂。人们会骂强盗,但更会骂那个毫无血性、任人宰割的富人。 尤其当这个富人本来有枪有炮,却自己把武器扔了,跪下来叫爷爷。 宋朝的问题,是系统的软弱。从皇帝到文官集团,都沉浸在“拿钱换和平”的幻想中。 他们不敢战,不愿战,也不会战。杀了岳飞,等于向天下人宣告:这个朝廷不要英雄,只要奴才。 后来蒙古崛起,灭金之后攻宋。宋朝这次抵抗了,而且撑了四十多年,打得比金朝惨烈得多。最后崖山之战,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这时人们反而对宋多了几分尊重——因为终于抵抗了,终于有血性了。 所以后世对北宋和南宋初的评价特别差,而对南宋末的评价反而有所回升。关键不在于输赢,在于有没有拼命。 回过头看,为什么很多人怪宋朝太菜? 因为恨铁不成钢。 因为明明有机会,自己放弃了。 因为自毁长城的操作,比敌人更可恨。 历史记住的从来不只是成败,还有姿态。跪着生,往往比站着死更让人不齿。
多铎与豪格关系很好,多铎还拥戴豪格继位,可惜豪格不争气。历史上,多铎、豪格经常并
【1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