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 这话听着挺吓人,可要是看看当下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芯片与科学法案》落地两周年的成绩单,就会发现,这更像是一场虚张声势的表演。 当初美国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时,目标定得特别高。一下子砸了520亿美元补贴,满心指望靠这笔钱让本土半导体产业“重振雄风”,实现所谓的“产业回流”。可现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2025年4月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本土晶圆厂的产能只增长了12%。而法案里规划的预期目标是30%,差了足足18个百分点,连一半都没完成。 就拿台积电来说,从开工那天起就麻烦不断。一开始说要快速投产,结果光是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搭建,就延误了大半年。 好不容易开始建厂房,又发现当地找不到足够多的熟练技术工人。晶圆厂需要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得懂精密制造、懂芯片工艺,不是随便招些工人就能上岗的。美国本土这类人才早就缺了,短期内根本补不上。 无奈之下,台积电只能从中国台湾和大陆调派技术人员过去。光差旅费和安置费,就额外花了不少钱。而且美国的建材成本、人工成本,都比亚洲高得多。原本计划120亿美元的建厂预算,没过多久就涨到了160亿美元,还在不断往上飘。 更头疼的是,工厂建到一半,供应链又出了问题。生产芯片需要的特种气体、精密仪器,很多都得从亚洲进口。美国本土根本没有成熟的配套企业,动不动就面临断供风险。 这一系列麻烦下来,台积电的整体利润都被拖累了。即便后来宣布要再投1000亿美元,在美国建更多厂房,业内也没多少人看好。 毕竟美国缺的不是钱,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半导体产业生态。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中游的设备制造,到下游的人才储备,哪一环都不是靠补贴能凭空造出来的。 美国这边一边喊着要“卡中国脖子”,另一边自家企业,早就把中国市场当成了“摇钱树”,根本离不开。 单说半导体领域,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就达到了440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8.3%的速度增长。 要知道,模拟芯片是手机、汽车、家电里都离不开的关键部件。像德州仪器,早年间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的份额能占到20%以上,每年从中国赚走几十亿美元。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企业已经追了上来。 华为海思在手机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上不断突破,性能已经接近国际一流水平,价格却比美国产品低10%-15%,一下子抢走了不少市场份额。 中芯国际虽然在先进制程上还赶不上台积电,但在成熟制程上已经能稳定量产。很多汽车芯片、工业芯片都能代工,不再完全依赖美国供应链。 更关键的是,要是美国真的实施禁运,受伤的可不只是半导体企业,整个美国制造业都会被拖累。 就说苹果吧,它的iPhone手机,有70%以上的零部件是在中国生产的。从屏幕、电池到摄像头模组,都依赖中国的供应链。 要是禁运,这些零部件要么进不来,要么成本会大幅上涨。比如中国生产的屏幕,要是只能从其他国家进口,价格可能会涨30%以上。这意味着iPhone的生产成本会增加50-100美元。 最终要么涨价让消费者买单,要么压缩利润。不管哪种选择,都会让苹果在和三星、小米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其实美国半导体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早就存在了。从1990年到2020年,美国本土晶圆制造产能占全球的比例,从37%掉到了12%。这几十年里,美国企业把大量制造环节转移到了亚洲。 因为那里成本低、供应链完善,可也导致本土制造能力越来越弱。现在想靠砸钱、加关税把产业拉回去,根本行不通。 这种配套不足的情况,只会让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回流”之路越走越难。 所以说,贝森特的威胁大概率只是说说而已。真要实施禁运,美国自身承受的损失只会比中国更大。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早就深度绑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搞脱钩断链根本不是什么“妙招”,美国要是真的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只会落个双输的结局。
特朗普突然发文,破天荒承认一件事情 全世界惊呆,中国愿意听!他罕见地承认美国
【8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