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西安一名6岁女童不幸被拐,整整九年,她隐忍不发,每天背自己的名字和家

盘盘鸭 2025-09-16 17:50:14

2005年,西安一名6岁女童不幸被拐,整整九年,她隐忍不发,每天背自己的名字和家庭地址,甚至偷偷攒了500块钱,最终不仅成功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还将人贩子送入监狱!   2023年,西安某社区的寻亲宣讲会上,24岁的程颖打开一个锈迹斑斑的饼干铁盒,里面除了叠得整齐的500块钱,还放着半块泛黄的苹果干。 这是2005年她被拐那天,妈妈塞在她书包里的苹果剩下的。“这半块苹果干,我藏了三年,后来晒干了就一直带在身上,闻着它就像闻着家里的味道。” 台下的掌声里,有人悄悄抹泪,没人知道这铁盒里装的,是她从6岁到15岁,用隐忍和倔强攒下的“回家的念想”。   2014年成都的冬夜,15岁的程颖躲在蜂蜜店的储物间里,手机屏幕亮着微弱的光。她反复刷新寻亲论坛,手指在“西安大白杨”这几个字上磨出了茧。 就在这时,一条新回复弹了出来:“你说的妹妹百天宴、粉白蝴蝶结,我在2005年的寻人启事上见过!你爸爸叫程建军对不对?” 程颖的手突然发抖,手机差点掉在地上——她终于要找到那个记了九年的家了。   而九年前的那个清晨,西安大白杨的巷口,6岁的程颖还不知道“离别”是什么。妈妈给她扎辫子时,特意把粉白蝴蝶结系得紧了些。 她攥着书包里的苹果,蹦蹦跳跳地往学校走,没看见妈妈站在门口,一直望着她的背影。 可那天中午,妈妈被百日宴的客人绊住,等赶到学校时,只看见一个穿蓝外套的女人,正拽着程颖往公交站走。 妈妈边跑边喊,公交却像没听见一样,缓缓关了门,把她的声音和女儿的身影,都隔在了车窗之外。   公交上王丽递来的橘子味饮料很甜,她没多想就喝了,再醒来时,已经躺在河南一间小黑屋的水泥地上。“以后你叫王希,再提‘程颖’两个字,我就用鸡毛掸子抽你!” 王丽的话像冰锥,可程颖没哭——她偷偷把书包里剩下的苹果塞进怀里,那是妈妈给她的,不能丢。 后来苹果放坏了,她就把果肉挖出来晒干,藏在衣服内袋里,每次被王丽打骂后,就摸一摸那半块苹果干,好像妈妈在抱着她。   在王丽家的日子,程颖学会了“装哑”。王红林输了钱就摔东西,碎瓷片溅到脚边,她就默默捡起来;王丽让她洗一大盆衣服,手冻得通红,她也不吭声。 有次她在纸上写“程颖”,被王红林发现,本子被撕得粉碎,她蹲在地上捡碎片时,把沾着墨水的纸片塞进口袋——这是她唯一能偷偷写自己名字的方式。 半年后,她被王红林以1万块卖给河南孟家,临走前,她把那半块苹果干、沾墨的纸片,还有偷偷攒的5块钱,一起塞进了捡来的饼干铁盒。   孟家给她买新衣服、新鞋子,可程颖总把新鞋藏在床底,穿着妈妈给她买的旧布鞋——鞋头磨破了,她就用布补一补,“穿惯了新鞋,怕忘了妈妈给我穿鞋的样子”。 孟家给的零花钱,她一分不花,全塞进铁盒,还在盒底缝了块碎花布,那是她从王丽家旧衣服上拆下来的,颜色像极了妈妈的围裙。 每天晚上,她都抱着铁盒默念:“我叫程颖,家在西安大白杨,爸爸叫程建军,妈妈会扎蝴蝶结。”念到睡着,梦里全是家里的小米粥香。   2014年,孟家要去成都做蜂蜜生意,程颖主动说:“我不读书了,帮你们看店。”她心里清楚,成都离西安更近,说不定能找到回家的路。   到了成都,程颖终于拿到一部旧手机。每天关店后,她就躲在储物间搜寻亲信息,直到看到那条关于“程建军”的回复。 拨通爸爸电话的那一刻,她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哽咽的声音:“小颖?是你吗?你还记得家里的小米粥吗?”程颖的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九年的委屈和想念,在这一刻全涌了出来。   2015年1月,程颖终于回到西安。后来法庭上,王丽喊着“我给你买过新衣服”,程颖举起铁盒里的半块苹果干:“你给的甜是假的,可妈妈给的苹果,我记了九年。” 最终,王丽和王红林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孟家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如今,程颖成了一名社工,专门帮助被拐家庭寻亲。她床头的铁盒里,除了500块钱和半块苹果干,还多了一沓厚厚的寻亲资料——那是她这些年帮过的家庭的故事。 每年9月,她都会回到西安大白杨,在当年被拐的巷口站一会儿,有时会遇到当年认识她的邻居,阿姨们还会说:“小颖长大了,当年你妈妈天天在这儿哭,就盼着你回来。” 程颖总是笑着点头,心里却想着:幸好,我没让妈妈等太久。   去年,她帮助一个被拐12年的男孩找到家人,男孩抱着父母哭的时候,程颖悄悄拿出那个铁盒,摸了摸里面的苹果干。“只要不放弃,家就永远在等你。” 这是她常说的话,也是她用九年时光,换来的最珍贵的答案。 参考文献: 华西都市报——女孩6岁被拐9年 凭记忆手绘地图传父亲获救

0 阅读:0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