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辽国皇帝耶律贤病死后,29岁的萧皇后,一夜之间成了寡妇,手握兵权的宗室贵

帝王八卦 2025-09-17 15:50:49

35岁的辽国皇帝耶律贤病死后,29岁的萧皇后,一夜之间成了寡妇,手握兵权的宗室贵族们虎视眈眈。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萧皇后竟然让辽国达到了鼎盛。 萧绰出身辽国贵族家庭,父亲萧思温是辽国极具影响力的大臣。 萧绰自幼就头脑聪慧、反应敏捷,做事情干脆利落。有一次,萧绰和几位姐妹一起打理家务,其他姐妹都敷衍应付,随便做完就各自离开,只有萧绰把每个角落都收拾得整整齐齐。 萧思温看到这一幕,对人说:“我这个女儿将来一定能成就大事业。” 辽应历十九年(969年),辽穆宗耶律璟在黑山打猎时,被身边的侍从刺杀身亡。萧思温当机立断,迅速封锁消息,随后联合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人,共同辅佐耶律贤登上皇位,也就是辽景宗。 为了报答萧思温的拥立功劳,耶律贤登基后没多久,就下诏书将萧绰召进宫中,封为贵妃,没过多久又把她册立为皇后。 由于耶律贤从小身体就不好,所以辽国的朝政渐渐落到了萧绰手中。耶律贤对萧绰非常信任,从不会对她的决定进行干预。 辽乾亨四年(982 年),耶律贤在外出打猎的途中,突患重病在云州焦山行宫去世,年仅35岁。 临终前,耶律贤留下遗诏,让耶律隆绪继承皇位,军政大事都要听从萧绰的安排,并任命耶律斜轸和韩德让为顾命大臣。 当时耶律隆绪只有12岁,“主少国疑” 的局面立刻显现出来。辽国宗亲有两百多人势力强大,不少人对皇位有觊觎之心十分明显。 萧绰心里很清楚,要想稳固政权,首要任务就是消除宗室亲王的威胁。她采纳了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向宗室亲王颁布诏令:“各位亲王立刻回到自己的府邸,不能私下聚会宴请。” 这一举措大大减少了宗亲相互勾结的可能,萧绰还把宗亲的家属召到宫中作为人质,进一步遏制了宗室贵族的反叛念头。 不久后,耶律隆绪带领文武百官,给萧绰上尊号 “承天皇太后”。从这时起,萧绰正式开始了长达27年的临朝摄政生涯。 在这二十多年里,萧绰充分展现出卓越的眼光和勇气,对辽国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北宋皇帝赵光义得知辽景宗去世,由萧绰以太后身份临朝摄政,年幼的耶律隆绪还不能亲自主持朝政,就认为这是进攻辽国的好机会,于是发动了 “雍熙北伐”。 宋军兵分三路向辽国发起进攻,打算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面对宋军的猛烈进攻,萧绰做出精准的战略判断:她命令耶律休哥率领军队抵御东路宋军主力,也就是曹彬带领的部队;又派耶律斜轸领兵,对抗西路宋军,即潘美、杨业带领的军队。 在岐沟关之战中,曹彬带领的东路宋军遭遇惨败,士兵们惊慌逃跑,连夜渡过拒马河,很多士兵因为拥挤踩踏或者溺水而死亡,伤亡十分惨重。 西路宋军也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杨业兵败被俘后,坚决不屈服,绝食而死。 在这之后,萧绰继续派遣军队,向东征服了女真部落,向西攻打党项、回鹘等,向北征讨铁骊部族。 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辽国的疆域得到极大拓展,势力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当时东亚地区强大的存在。 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 年),萧绰以索要关南之地为名义,和耶律隆绪一起亲自率领大军,再次南下攻打宋朝。 辽军一路势如破竹,逼近澶州,军队的锋芒直抵黄河岸边,距离北宋都城开封只有一步之遥。 面对辽国的强大进攻,北宋朝廷内部一片恐慌,宋真宗甚至产生了迁都南方逃跑的想法。 就在这危急时刻,宰相寇准挺身而出,极力劝说宋真宗亲自到前线督战,以稳定军心。宋真宗最终采纳了寇准的建议,亲自抵达澶州前线。宋军将士看到皇帝亲自督战,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在澶州之战中,辽军主将萧挞凛被宋军的床子弩射中,当场死亡。萧挞凛的战死,让辽军士气受到极大打击。 萧绰看到这种情况,决定和宋朝进行和平谈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宋辽双方最终签订了 “澶渊之盟”。 根据盟约规定,宋辽两国结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向辽国缴纳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作为 “岁币”。此后,宋、辽再无大战。 萧绰和韩德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有说法称,萧绰和韩德让在年轻时曾有过婚约,后来因为萧绰被选入宫中,成为辽景宗的皇后,这段婚约才没能实现。辽景宗去世后,萧绰和韩德让旧情复燃,两人关系非常亲密。 辽统和二十七年(1009 年),萧绰认为耶律隆绪已经具备亲自处理朝政的能力,于是决定把政权交还给耶律隆绪。同年十二月,萧绰在行宫去世,年五十七岁。 耶律隆绪为了表彰母亲的功绩,追谥萧绰为 “圣神宣献皇后”,并在第二年把她安葬在乾陵。

0 阅读:42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