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黑龙江,姑娘在俄罗斯上大学,本以为很远,结果家离学校直线距离才500米,她每天从家里起床,溜达着就能去俄罗斯上课,一日三餐全在家吃,晚上还回自己床上睡觉。 姑娘家就在黑龙江边上,对岸就是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她考大学时一眼就相中了对面的学校:“这不就跟读家门口大学一样嘛!” 开学第一天,她揣上护照和学生证,慢悠悠走过海关大桥,十分钟后就坐进教室了。俄罗斯同学都好奇:“你天天跨国跑不累吗?”她掰着手指头算:“比北京挤地铁的通勤族舒服多了!” 最让她美滋滋的是吃饭问题。学校食堂的罗宋汤哪比得上老妈做的锅包肉?每天早晨,她先逛中俄边境市场,来套煎饼果子加格瓦斯,这才晃去上课。中午要是没课,还能溜回家睡个午觉。 最近俄罗斯人来华要免签了,她更忙活了,打算周末组织跨国农家乐,带着一帮俄罗斯同学逛早市、吃烧烤、爬五大连池。 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姑娘把邻里关系处到国际范儿了!一条黑龙江隔开两国,却隔不断热炕头的烟火气。她这留学日子过得比走亲戚还自在,早上啃着油条出国门,晚上捧着列巴回家门,活脱脱现实版跨国通勤族。 有人说这算哪门子留学?不就是蹭个洋文凭吗?可人家正儿八经在俄罗斯课堂听课,用俄语写论文,和本地人打交道。这种沉浸式体验,比挤在留学生公寓吃泡面强多了!文化交融不就该这样自然而然吗? 也提醒大伙,边界线画在地上,但生活从来都是连成片的。就像这姑娘用锅包肉交朋友,用热炕头待客,这种接地气的民间交流,比啥外交通道都暖和。 要我说啊,多些这样的跨国邻居"世界都能少几分火气多几分锅气!
乌军的一次精确打击击中了基里希炼油厂,摧毁了负责该厂40%加工量的装置。俄罗斯希
【1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