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加坡不能心慈手软。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日前的演讲中说,我们和中国人同宗同祖,

文史啊旺 2025-09-17 20:40:54

对新加坡不能心慈手软。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日前的演讲中说,我们和中国人同宗同祖,为什么不同意?他这句话讲完后,台下的新加坡人一阵哄笑。 说起新加坡这地方,总让人觉得它像个夹心饼干,表面光鲜,里面却总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2025年9月9日,李显龙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肯特岗部长论坛上抛出这么一句:“同文、同种、同宗、同祖,为什么不同意?”台下新加坡人笑成一片,这事儿一传开,网上议论纷纷。 表面看,这话像在回应一些中国人对新加坡身份的困惑,为什么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不愿完全贴近中国?但深挖下去,这不光是身份认同的问题,更是新加坡外交路线的缩影。它一边和中国做大生意,一边死死抱住美国大腿,关键时刻总站队美方,搞得中新建交35年好不容易攒下的信任,随时可能打水漂。咱们得清醒点,对这种小国策略,不能心慈手软,得看清它的本质。 先说李显龙这个人,他的政治生涯基本就是新加坡建国史的延续。他爸李光耀是开国总理,从1965年独立起就把新加坡打造成东南亚金融枢纽,李显龙2004年接棒,干了20年,到2024年5月才把位子让给黄循财。现在他转任国务资政,影响力没少半分。执政期间,他推动经济数字化,建了滨海湾金沙那种标志性项目,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稳住阵脚,让新加坡GDP反弹得快。 但外交上,他继承了父亲的实用主义,永远把“生存”挂嘴边。新加坡国土小,资源少,夹在马六甲海峡,安全全靠大国平衡。所以它从不选边站,但实际操作中,总偏向美国,因为觉得美军能护航南海航道,保证它的贸易命脉。中国崛起后,新加坡表面欢迎投资,实际在敏感问题上总卡壳。比如南海争端,它虽不直接卷入,但多次在东盟会议上附和美方“航行自由”,让中国觉得不靠谱。 这回的演讲,正好戳中痛点。李显龙说这话,是在谈新加坡的国家认同。他承认新加坡华人多,文化根在中国,但强调独立60年,新加坡人已形成独特身份,不想被视为中国“海外分支”。台下笑声,其实反映了新加坡本地人对这种质疑的集体解气感。很多人觉得,中国人总想拉新加坡入伙,却忽略新加坡的马来人、印度人背景,以及它对多元种族的坚持。 但从中国角度看,这话听着刺耳:同根同源,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总不站一边?比如2025年中美关税战升级,美国对华商品加征145%关税,中国反制125%,李显龙4月14日在全国职工总会讲话,直言这会“扼杀中美贸易”,全球经济环境“已不复存在”。他呼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但也点明美国视中国为“迫在眉睫挑战”,两国分歧根本,难有大交易。 这话听着中立,实际是给中国施压:贸易战不是谁单方面挑起的,你们得让步,不然小国跟着遭殃。新加坡作为全球供应链节点,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一,关税战一打,集装箱堆积,物流成本飙升,它自然急眼。但它没批评美国霸权,反而敦促中国调整知识产权政策,避免“脱钩”。这不就是站队吗?小国求生可以理解,但总在美方加码时帮腔,就让人寒心。 新加坡的对华政策,说白了就是“亲美抗华”的变种。它经济上离不开中国,2024年中国是它最大贸易伙伴,投资额超500亿新元。但安全上,它信美国,五角大楼在樟宜基地有准入权,美军舰艇常停靠。2025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海格塞斯直指中国经济依赖是“要挟”,新加坡主办方没反驳,反而附和“区域稳定需多边合作”。黄循财上台后,延续李显龙路线,强调“开放贸易”,但在芯片管制上,新加坡企业虽抱怨美国禁令伤及自身,却没公开抗议。结果呢?中国企业转而在越南、泰国设厂,新加坡的“中国加一”战略开始松动。 这套玩法,新加坡玩得溜,但长远看,它自己也悬。2025年关税战第五轮,美中互征高关税,新加坡GDP增速从4%降到2.5%,失业率微升。企业叫苦,港口工人加班加点,却赚不到钱。李显龙4月15日在联合早报采访中承认,全球贸易体系崩塌,小国首当其冲。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